中扃瞭如烛,肯蔽耳目官
人性靡不善,因物始有迁。
本体遭剥蚀,如鉴尘所昏。
畴昔均秉彝,善端本绵绵。
既茂闲邪功,诚心所由存。
若为用力地,格物居其先。
万殊一理贯,洞然见本根。
表里俱澄澈,断断义理分。
言动中伦虑,狂愚讵同论。
彼哉迷复子,一息万里奔。
认赘以为嫡,未尝知反观。
君子审取舍,不容泾渭浑。
中扃瞭如烛,肯蔽耳目官。
中庸示明训,一言会其元。
本体遭剥蚀,如鉴尘所昏。
畴昔均秉彝,善端本绵绵。
既茂闲邪功,诚心所由存。
若为用力地,格物居其先。
万殊一理贯,洞然见本根。
表里俱澄澈,断断义理分。
言动中伦虑,狂愚讵同论。
彼哉迷复子,一息万里奔。
认赘以为嫡,未尝知反观。
君子审取舍,不容泾渭浑。
中扃瞭如烛,肯蔽耳目官。
中庸示明训,一言会其元。
注释
靡:无。迁:变化。
剥蚀:磨损。
鉴:镜子。
彝:原始的、固有的。
茂闲:清除杂念。
格物:推究事物。
万殊:万物各异。
断断:分明。
狂愚:狂妄愚蠢。
赘:错误。
嫡:正宗。
泾渭:比喻是非。
中扃:内心深处。
中庸:儒家经典,指不过于偏激的道德准则。
元:根本,关键。
翻译
人的本性无不善良,只是受到外物影响才有所改变。本质在接触世事中逐渐磨损,如同镜子被灰尘蒙蔽。
过去我们都持有相同的天性,善的种子始终延续不断。
一旦排除了邪念,真诚的心就能留存下来。
如何运用这种力量,首先要推究事物的本质。
万物遵循同一道理,深入理解就能见到事物的根本。
内外都清澈明白,是非界限分明。
言语行动合乎伦理,狂妄愚蠢之人无法相提并论。
那些迷失的人啊,像离弦之箭般迅速偏离正道。
他们把错误当作真理,从不反思自我。
君子审慎选择,不会混淆黑白。
内心如明烛照亮,不会被耳目的杂音迷惑。
中庸之道给予明智的教诲,一句话揭示了关键所在。
鉴赏
这首宋诗名为《永邑杨君鉴子明辟斋读书》,作者陈文蔚通过诗表达对杨君的教诲。诗中强调了人性本善,但受外界影响易变,善的本质需要通过格物致知来发掘和保持。"明善"是学习的关键,与儒家经典中的"格物"思想相通,认为通过深入理解和实践,可以洞察事物的根本道理,言行符合伦理。诗人劝诫杨君要像君子一样明辨是非,不受迷惑,坚持中庸之道,保持内心的澄澈。诗的结尾再次重申"明善"的重要性,并希望杨君勿轻视这简单的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