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自古接胡沙,大有胡风入汉家
出处:《追昔感事八首》
明 · 王伯稠
燕山自古接胡沙,大有胡风入汉家。
小妇拍鞍能走马,儿童捲叶学吹笳。
小妇拍鞍能走马,儿童捲叶学吹笳。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伯稠的《追昔感事八首(其五)》描绘了一幅边塞风情的画面。首句“燕山自古接胡沙”,以燕山为背景,强调了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暗示了历史上的边疆冲突与文化交流。"胡沙"象征着北方游牧民族的势力和粗犷的生活环境。
接下来的“大有胡风入汉家”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表达了汉族文化与胡族文化的交融,胡风不仅仅指风俗习惯,也包括了音乐、艺术等方面对中原地区的影响。这里的“胡风”被接纳并融入了汉家生活之中。
后两句“小妇拍鞍能走马,儿童捲叶学吹笳”,通过日常生活细节展现了边疆人民的生活习性。妇女能够熟练地骑马,显示出她们的独立与勇武;儿童模仿胡人卷起树叶学习吹奏胡笳,体现了文化的传承和交流。这两句诗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气息,形象地刻画了边疆社会的独特风貌。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边塞为背景,通过日常生活场景,展现了胡汉文化的交融以及边疆人民的生活状态,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充满了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