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下一百二十里合万和水,万和孝子庐父墓,墓上芝生荑
出处:《杨佛子行》
元末明初 · 杨维桢
诸暨县北枫桥溪,枫桥溪水上接颜乌栖。
其下一百二十里合万和水,万和孝子庐父墓,墓上芝生荑。
杨生佛子与万和孝子齐。
六岁怀母果,二十为母尝百药,药弗医,啖母以肉将身刲。
母病食肉起,其神若刀圭。
母死返九土,常作婴儿啼。
倚庐宿苫块,弃隔妾与妻。
嗟哉佛子孝行绝,人人不识感鬼神。
颊下生瘤大如尊,何人戏手瘤上扪。
明朝怪事骇妻子,颊下削赘无瘤痕。
背上一掌印,争来看奇痕。
坟头木共白兔驯,更遣迎送乌成群。
傍人竹弓不敢弹,岂比八九雏生秦。
县官上申闻,旌户复其身。
佛子走告免,称主臣主臣。
嗟哉佛子谁媲称,今之人有刃股乳,诡孝子以为名,规免徭征以希其旌,嗟哉佛子谁媲称。
其下一百二十里合万和水,万和孝子庐父墓,墓上芝生荑。
杨生佛子与万和孝子齐。
六岁怀母果,二十为母尝百药,药弗医,啖母以肉将身刲。
母病食肉起,其神若刀圭。
母死返九土,常作婴儿啼。
倚庐宿苫块,弃隔妾与妻。
嗟哉佛子孝行绝,人人不识感鬼神。
颊下生瘤大如尊,何人戏手瘤上扪。
明朝怪事骇妻子,颊下削赘无瘤痕。
背上一掌印,争来看奇痕。
坟头木共白兔驯,更遣迎送乌成群。
傍人竹弓不敢弹,岂比八九雏生秦。
县官上申闻,旌户复其身。
佛子走告免,称主臣主臣。
嗟哉佛子谁媲称,今之人有刃股乳,诡孝子以为名,规免徭征以希其旌,嗟哉佛子谁媲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杨佛子的孝行故事,发生在诸暨县北的枫桥溪畔。杨佛子自幼便展现出对母亲的深深孝心,六岁时为了母亲的健康,他怀揣水果,二十岁时更是尝试百药救治母亲。当药物无效时,他甚至割肉喂母,其孝心感人至深。母亲病愈后,杨佛子如同婴儿般哭泣,守在庐墓旁,舍弃了妾与妻。他的孝行感动天地,连脸颊上的瘤子也被认为是神迹,最终县官上报朝廷,给予他旌户表彰。然而,诗中也揭示了当时社会上有些人打着孝的旗号逃避徭役,与杨佛子的真孝形成了鲜明对比。杨佛子的孝行无人能及,诗人以此表达了对真正孝道的赞美和对伪善者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