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出处:《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唐 ·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拼音版原文
注释
1、卢家句:梁武帝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十
2、辽阳:指今辽宁辽阳市附近地区,为东北边防要地。
3、白狼河:白狼水,即今辽宁境内的大凌河。两《唐书》《奚传》说奚国国境南接
4、丹凤城:一说因秦穆公女吹箫,凤降其城,故名,后便为京城之别称。按:恐即
翻译
卢家年轻的主妇,居住在以郁金香浸洒和泥涂壁的华美的屋宇之内,海燕飞来,成对成双地栖息于华丽的屋梁之上。九月里,寒风过后,在急切的捣衣声中,树叶纷纷下落,丈夫远征辽阳已逾十载,令人思念。
白狼河北的辽阳地区音信全部被阻断,幽居在长安城南的少妇感到秋日里的夜晚特别漫长。
她哀叹:我到底是为哪一位思而不得见的人满含哀愁啊?为何还让那明亮的月光照在帏帐之上?
译文
卢家少妇,深居郁金香涂抹的闺房;
一对海燕,双栖在玳瑁装饰的屋梁。
深秋九月的捣衣声,催落树上枯叶;
丈夫守边十年,她日夜怀想着辽阳。
他去白浪河北,而今音讯全部隔断;
她在京师城南思虑,更觉秋夜漫长。
有谁能了解她,独自怀思不得相见;
偏偏明月透过纱窗,照着黄色帷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卢家少妇在郁金堂上的凄凉情景。她独居于海燕双栖的玳瑁梁上,面对着九月的寒风和落叶,心中充满了十年征戍辽阳的孤独与思念。白狼河北的书信已断,丹凤城南的秋夜显得格外漫长。在这样的环境中,她的心情自然是愁绪满目,甚至有人认为她的忧郁是独自承受而不愿展示。但诗人却用明月来映照她内心的流黄(黄水通常比喻为悲伤),表达了对这位少妇深切同情和理解。
沈佺期通过这首诗展现了他在描写女性孤独与哀愁方面的独到手法,同时也反映出唐代社会中女性所面临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