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同济人,举酒纷相贺
出处:《三月二日泛舟下延平晚泊西芹》
宋 · 陈渊
扁舟劣容身,风浪困掀簸。
曲肱游华胥,梦断千山过。
纵横波间石,满目牛羊卧。
秋毫傥不支,巨舰忽已破。
篙师号神逸,却立变衰懦。
我岂未之思,悬知无可奈。
此生足惊忧,似为天所瘅。
那能一生死,且复耐摧挫。
日暮同济人,举酒纷相贺。
一笑尽馀觞,歌罢无予和。
曲肱游华胥,梦断千山过。
纵横波间石,满目牛羊卧。
秋毫傥不支,巨舰忽已破。
篙师号神逸,却立变衰懦。
我岂未之思,悬知无可奈。
此生足惊忧,似为天所瘅。
那能一生死,且复耐摧挫。
日暮同济人,举酒纷相贺。
一笑尽馀觞,歌罢无予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泛舟于延平河上,面对风浪与自然的挑战,内心充满忧虑与反思。首句“扁舟劣容身,风浪困掀簸”描绘了舟小不足以承载诗人,风浪翻滚的景象,预示着旅途的艰难。接着,“曲肱游华胥,梦断千山过”表达了诗人试图在梦中逃避现实,但梦终被打破,暗示了现实的不可回避。
“纵横波间石,满目牛羊卧”描绘了波涛中的石头与远处的牛羊,象征着自然界的平静与生机,与前文的风浪形成对比。而“秋毫傥不支,巨舰忽已破”则以比喻的手法,表达了即使强大的事物也可能在自然面前脆弱不堪。
“篙师号神逸,却立变衰懦”描述了船夫在面对困难时的英勇与在困境后的退缩,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诗人自问“我岂未之思,悬知无可奈”,表达了对自身行为的反思与无奈。
“此生足惊忧,似为天所瘅”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忧虑与对命运的质疑。“那能一生死,且复耐摧挫”则是诗人对于生死的淡然态度,以及面对挫折的坚韧。
最后,“日暮同济人,举酒纷相贺”描绘了傍晚时分,与同行的人共饮庆祝的情景,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团结。“一笑尽馀觞,歌罢无予和”则以轻松的语气结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泛舟的经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命运的深刻思考与感悟,既有对困难的直面,也有对生活的乐观与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