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接㒿倒,今我葛巾翻
出处:《翻著葛巾呈赵尹》
唐 · 张说
昔日接㒿倒,今我葛巾翻。
宿酒何时醒,形骸不复存。
忽闻有嘉客,躧步出闲门。
桃花春径满,误识武陵源。
宿酒何时醒,形骸不复存。
忽闻有嘉客,躧步出闲门。
桃花春径满,误识武陵源。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昔日:过去。接㒿倒:醉倒。
葛巾:古代男子的头巾。
翻:反转,这里指头巾戴反了。
宿酒:隔夜未消的酒。
形骸:身体。
嘉客:尊贵的客人。
躧步:轻快地走。
桃花春径:春天盛开的桃花小路。
武陵源:源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理想之地。
翻译
过去的日子常常醉倒,如今我头戴葛巾却反转。宿醉何时能清醒,身体仿佛已不再存在。
忽然听说有贵客来访,我快步走出家门。
春天的桃花小径繁花盛开,误以为来到了武陵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醉酒中醒来,走出家门,意外遇见贵客的场景。诗人之前沉迷于酒,到了今日终于翻开了生活的新篇章。这不仅是对个人状态的转变,也反映了一种精神层面的觉醒与重生。
“昔日接㒿倒”和“今我葛巾翻”两句,通过对比昨日与今日的不同,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巨大变化。"宿酒何时醒"则是在询问自己何时能够从过去的迷醉中清醒过来,而"形骸不复存"则是在感慨时间的流逝和身躯的消瘦。
“忽闻有嘉客,躧步出闲门”两句,诗人在听说有贵客来访时,迅速走出了家门,这不仅是对宾主之礼的重视,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新生活、新际遇的期待与热情。
最后,“桃花春径满,误识武陵源”则是在描绘诗人出门所见的美丽景色。这里的“误识”并非贬义,而是因为过于陶醉于眼前的美景,以至于错以为到了传说中的武陵源。这既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也映射出了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魅力。
整首诗通过对比、反差和意象的运用,展示了一种从沉迷到觉醒,从关闭到开放的心灵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