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朝日入而处,暮日仰而思全文

朝日入而处,暮日仰而思

出处:《天爵山
宋 · 张舜民
耕者志于食,否则馁继之。
学者志于道,一为好爵縻。
本自不营利,间或与利期。
朝日入而处,暮日仰而思
浮云蔽蔀屋,见前当自知。

拼音版原文

gēngzhězhìshífǒuněizhī

xuézhězhìdàowèihǎojué

běnyíngjiānhuò

cháoérchùyǎngér

yúnjiànqiándāngzhī

注释

耕者:指农夫。
志于食:专注于获取食物。
馁:饥饿。
继之:接着发生。
学者:指求学之人。
志于道:追求真理。
好爵縻:好的官职或地位。
营利:谋取私利。
间或:偶尔。
期:期待。
朝日:早晨的太阳。
处:工作。
暮日:傍晚的太阳。
思:思考。
浮云:比喻困难或障碍。
蔀屋:小屋。
见前:眼前的状况。
自知:自己明白。

翻译

耕者的目标在于获取食物,否则饥饿就会接踵而至。
学者的目标在于追求真理,有时为了功名利禄而努力。
他们原本并不追求私利,但偶尔也会期待得到一些好处。
他们在早晨太阳升起时开始劳作,傍晚太阳下山时还在思考。
如同浮云遮蔽了小屋,眼前的事物应当自己明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农夫与学者对于生活态度的不同哲思,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对于纯粹生活追求的向往。诗中通过对耕者和学者的志趣进行对比,表达了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和物质欲望的淡泊。

"耕者志于食,否则馁继之。" 这两句写出了农夫对于食物的渴望,只有在吃饱了才能摆脱饥饿的困扰,这是出于生存的基本需求。

接下来的 "学者志于道,一为好爵縻。" 则表达了学者的追求是道德和知识,他们对于精神上的成就,比如品行高尚或者学识渊博,更为重要。

"本自不营利,间或与利期。" 这里显示诗人本身并不以营利为目的,但有时也会考虑到实际的利益问题,表现了诗人对于物质生活的实用态度。

"朝日入而处,暮日仰而思。"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宁静的生活状态,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诗人都保持着思考和居住的状态,体现了对内心世界的珍视。

最后 "浮云蔽蔀屋,见前当自知。" 用形象的语言表达了即使外界有诸多迷雾,但只要内心明澈,就能看清真相和方向。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与物质、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智慧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