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渡海三山近,西水浮天五月多
出处:《端午后二日感怀》
明 · 霍与瑕
避暑苔矶客少过,纳凉竹径更如何。
东风渡海三山近,西水浮天五月多。
绿野有诗空在涧,丹心无路献卷阿。
四朝两世恩光重,报答未能鬓已皤。
东风渡海三山近,西水浮天五月多。
绿野有诗空在涧,丹心无路献卷阿。
四朝两世恩光重,报答未能鬓已皤。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端午节后二日的感怀之情,通过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感慨。
首联“避暑苔矶客少过,纳凉竹径更如何”,以夏日避暑的场景起笔,苔矶边人迹稀少,竹径间凉风习习,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凉的氛围,暗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颔联“东风渡海三山近,西水浮天五月多”,运用想象与夸张的手法,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巧妙融合。东风吹拂,仿佛能跨越大海,三山似乎近在咫尺;西水泛舟,五月时节,水面上波光粼粼,天际广阔。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风光,也暗含着诗人对自由与远方的向往。
颈联“绿野有诗空在涧,丹心无路献卷阿”,转而表达对才华与理想的感慨。绿野之中,虽有佳作,却无人欣赏,如同深藏于涧中的诗篇;内心赤诚,却无途径向君主或世人展示,比喻诗人虽有才华,但仕途不顺,理想难以实现的无奈与悲哀。
尾联“四朝两世恩光重,报答未能鬓已皤”,总结了诗人一生的经历与感慨。经历了四个朝代、两个时代,虽然得到了不少恩宠与荣耀,但遗憾的是,年华已逝,白发苍苍,仍然未能完全报答国家与人民的期望。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功业未成的深深忧虑与遗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夏日景色的描绘,以及对个人经历与情感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对现实境遇的感慨,以及对未来希望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