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台性宜月,我性爱登台
出处:《海藏楼杂诗 其二》
清末近现代初 · 郑孝胥
露台性宜月,我性爱登台。
月岂与我期,台成月自来。
从游者清风,披襟共徘徊。
便当凌霄去,惜我非仙才。
人间实污陋,孰能委形骸?可怜玷风月,抚膺暗生哀。
碧海连青天,月逝我独回。
月岂与我期,台成月自来。
从游者清风,披襟共徘徊。
便当凌霄去,惜我非仙才。
人间实污陋,孰能委形骸?可怜玷风月,抚膺暗生哀。
碧海连青天,月逝我独回。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郑孝胥所作《海藏楼杂诗(其二)》。诗人以露台和月夜为背景,表达了自己对高洁之性的追求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感慨。首句“露台性宜月”描绘了露台与月光的契合,暗示诗人与自然的亲近。接着,“我性爱登台”表达出诗人热爱登高望远的心情。
“月岂与我期,台成月自来”运用拟人手法,写月亮仿佛理解诗人的期待,当台筑成时,月亮自然降临,体现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诗人与清风共游,敞开心扉,流露出一种逍遥自在的意境。
然而,“便当凌霄去,惜我非仙才”又透露出诗人的自谦和对仙道不可及的遗憾,反映出他对现实理想的矛盾心理。他感叹人间的污陋,不愿委身其中,但又意识到自己并非超凡之人。“可怜玷风月,抚膺暗生哀”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无法完全超脱的无奈和哀伤。
最后两句“碧海连青天,月逝我独回”以广阔的天地和逝去的月华为象征,诗人独自面对空荡的天地,内心充满哀愁,寓含着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深深落差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月夜登台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生活的疏离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