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心中,诸佛念念證真
出处:《为茭桥居士作念念即佛颂》
宋 · 黄庭坚
诸佛心内,众生心心作佛。
众生心中,诸佛念念證真。
君言诸佛无相,山鬼窟里安葬。
即今十二时中,是谁随波逐浪。
众生心中,诸佛念念證真。
君言诸佛无相,山鬼窟里安葬。
即今十二时中,是谁随波逐浪。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诸佛:指众多的佛陀或者佛法的最高境界。心内:内心深处。
众生:世间所有生命。
心心作佛:每颗心都有成佛的可能性。
念念:时刻不断。
證真:证悟真理。
无相:无形无相,不具象化。
山鬼窟:隐秘的山洞,可能象征未知或隐秘的地方。
即今:现在。
十二时中:一天的十二个时辰。
随波逐浪:比喻随世俗潮流而动,失去自我。
翻译
在众佛的心中,每个众生的心都能成为佛。在众生的心中,每一刻佛都在证得真理。
你说众佛没有形象,那他们在山鬼的洞穴里又是如何安放的呢?
就在现在的十二个时辰里,又有谁在随波逐流,迷失自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为居士茭桥所作的颂词,主题围绕着佛教的"念念即佛"理念。诗中强调了佛性和众生心性的共通性,认为在每个众生心中都蕴藏着成佛的可能性,只要时刻保持觉知和真我,就能证得真理。诗人以"诸佛心内,众生心心作佛"表达这一观点,指出佛并非外在的形态,而是内在的觉悟。
接着,诗人通过"君言诸佛无相,山鬼窟里安葬",反驳了对佛像和形式化的误解,暗示真正的佛存在于每一个平凡人心中,无需外在的象征。最后,"即今十二时中,是谁随波逐浪"则以日常生活中的时间流转为喻,提醒人们应把握当下,不被世俗的浮华所左右,而是要如佛般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觉察,不随波逐流。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寓理于象,富有哲理,体现了黄庭坚诗歌的禅意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