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冲风振河海,不能号无窍全文

冲风振河海,不能号无窍

宋 · 苏轼
啼鴃催天明,喧喧相诋谯。
暗蛩泣夜永,唧唧自相吊。
饮风蝉至洁,长吟不改调。
食土蚓无肠,亦自终夕叫。
鸢贪声最鄙,鹊喜意可料。
皆缘不平鸣,恸哭等嬉笑。
阮生已粗率,孙子亦未妙。
道人开此轩,清坐默自照。
冲风振河海,不能号无窍
累尽吾何言,风来竹自啸。

注释

啼鴃:杜鹃鸟。
诋谯:指责、诋毁。
暗蛩:暗处的蟋蟀。
吊:安慰。
蝉至洁:极其洁净的蝉。
调:旋律。
蚓无肠:蚯蚓没有肠胃。
鸢:鹞鹰。
鹊喜:鹊的欢快。
阮生:阮籍,魏晋时期诗人。
孙子:孙子,指《孙子兵法》作者孙武。
清坐:静静地坐着。
冲风:强风。
窍:孔洞,这里指发声的渠道。
啸:竹子在风中发出的声音。

翻译

悲鸣的杜鹃催促天明,嘈杂地互相指责。
暗处的蟋蟀在长夜里哭泣,发出哀鸣相互安慰。
吸风的蝉极其洁净,长久地吟唱而不改变旋律。
食土的蚯蚓没有肠胃,整夜也独自叫唤。
鹞鹰贪婪声音低俗,喜鹊的欢快心思容易猜到。
它们都因心中不平而鸣叫,悲伤与欢笑同样强烈。
阮籍生活粗犷,孙子的机智也不够巧妙。
道士打开这轩窗,静静坐着自我反思。
即使强风吹动河海,也无法阻止无声的呼喊。
我又能说什么呢?只有风过竹林,自然发出啸声。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轼(苏东坡)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和生命万象的观察与思考。诗中通过各种昆虫的声音,如蛐蛐、蝉、蚓等,展现出一个生动活泼的自然景象,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哲理。

首先,“啼鴃催天明,喧喧相诋谯”一句描绘了清晨鸟鸣相呼应的声音,反映出一种急促和争鸣的氛围。紧接着“暗蛩泣夜永,唧唧自相吊”则描写了夜晚蛐蛐悲伤的叫声,它们似乎在互相安慰。

接下来的两句,“饮风蝉至洁,长吟不改调”和“食土蚓无肠,亦自终夕叫”,分别描绘了蝉和蚓的形象。蝉以清风为饮,不变其歌声;而蚓则在地中进食,却也同样地在晚上发出了声音。这两句诗通过昆虫的不同生活方式,展现出生命的多样性和坚韧不拔。

“鸢贪声最鄙,鹊喜意可料”一句则是对鸟类鸢和鹊的描述,它们的声音显示了贪婪和欢乐的情绪。紧接着,“皆缘不平鸣,恸哭等嬉笑”表达了一种对于生命不平等境遇的感慨,以及面对这种现实时的无奈与自嘲。

“阮生已粗率,孙子亦未妙”可能是在说诗人自己和古代圣贤阮瞻、孔子的学说,都还有不完美之处。最后,“道人开此轩,清坐默自照”则是诗人向往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状态,通过静坐冥想来达到内心的平和与明悟。

“冲风振河海,不能号无窍”一句表达了虽然面对着强烈的自然力量(如风),但仍旧无法发出像大海一样深远的声音。最后,“累尽吾何言,风来竹自啸”则是诗人感慨自己语言的局限,以及自然界中竹子随风摇曳发出的声音。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昆虫和自然界的声音细腻描写,展现了生命的多样性、坚韧不拔以及面对困境时的人类无奈,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