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君若泾渭,清浊必同归
出处:《孤燕篇》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燕燕昔双飞,衔花何差池。
皇天命早寡,雨泪毁容姿。
与君如日月,光景不相离。
与君若泾渭,清浊必同归。
鬒发剪无馀,玉棺叩且开。
傍人相慰留,黾勉陶婴为。
上念养公姥,下顾黄口儿。
皇天命早寡,雨泪毁容姿。
与君如日月,光景不相离。
与君若泾渭,清浊必同归。
鬒发剪无馀,玉棺叩且开。
傍人相慰留,黾勉陶婴为。
上念养公姥,下顾黄口儿。
鉴赏
这首诗《孤燕篇(其一)》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描绘了一只失去伴侣的燕子的孤独与哀伤,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亡妻的深切怀念之情。
诗中以燕子双飞的场景开头,对比鲜明地展示了燕子失去伴侣后的孤独与痛苦:“燕燕昔双飞,衔花何差池。”燕子曾经成双成对,如今却形单影只,衔花的动作也显得无精打采。接着,诗人借燕子的命运来比喻自己失去妻子的悲痛:“皇天命早寡,雨泪毁容姿。”如同燕子失去了伴侣,诗人也因妻子的早逝而心碎,泪水如雨般落下,面容憔悴。
接下来的几句“与君如日月,光景不相离。与君若泾渭,清浊必同归。”将诗人与亡妻的关系比作日月、泾渭,强调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感和不可分割的联系,即使在生离死别之后,这种情感依然如同日月之光照耀,如同泾渭之水不分彼此。
最后,“鬒发剪无馀,玉棺叩且开。傍人相慰留,黾勉陶婴为。上念养公姥,下顾黄口儿。”描述了诗人对亡妻遗愿的执行,以及对家庭责任的承担。他剪去了妻子的长发,为她准备了玉棺,面对周围人的安慰,他努力坚强,既要照顾年迈的公婆,也要抚育年幼的孩子,展现了他对亡妻的深情以及对家庭的责任感。
整首诗通过燕子这一形象,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亡妻的思念与哀悼,以及在失去至爱后仍需承担起生活重担的坚韧与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