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儿长大不读书,采山钓濑供衣食
出处:《为陈叔原题渔樵图》
元末明初 · 蓝智
武夷老人年七十,昼业渔樵妻夜织。
有儿长大不读书,采山钓濑供衣食。
此翁自是神仙徒,床头酒香不用沽。
生逢太平少征敛,虽有生产无官租。
昨朝自携书一束,过我衡门看秋菊。
新图苍莽烟水寒,复有疏篁间枯木。
一客负薪山路长,一客傍船渔在梁。
荒林无人日未落,偶坐有意俱相忘。
知君老去犹爱此,能以安閒遗孙子。
愧我十年尘土间,按图欲借溪南山。
有儿长大不读书,采山钓濑供衣食。
此翁自是神仙徒,床头酒香不用沽。
生逢太平少征敛,虽有生产无官租。
昨朝自携书一束,过我衡门看秋菊。
新图苍莽烟水寒,复有疏篁间枯木。
一客负薪山路长,一客傍船渔在梁。
荒林无人日未落,偶坐有意俱相忘。
知君老去犹爱此,能以安閒遗孙子。
愧我十年尘土间,按图欲借溪南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武夷山中的老者,他年已七十,白天打渔砍柴,妻子夜晚纺织,儿子长大后不求仕途,只从事采山钓溪的简单生活。这位老人自得其乐,过着与世无争的神仙般日子,无需沽酒,因为太平盛世里赋税不多,生活富足。他带着书籍造访朋友,欣赏秋菊和山水画,画面中既有苍茫的烟水,又有稀疏的竹木,展现了渔夫和樵夫的生活场景。
诗人蓝智通过这幅渔樵图,表达了对老者安逸生活的羡慕,同时也感慨自己在尘世忙碌了十年,希望能像老者一样享受宁静与自然。他甚至想借这幅画来逃离尘世的纷扰,寻找山间的安宁。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态度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