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未必子期死,无人听古音全文

未必子期死,无人听古音

出处:《再和张文学
宋 · 刘克庄
安知后来者,所作不如今。
孰可执牛耳,君能贯虱心。
孤根才一寸,老干忽千寻。
未必子期死,无人听古音

拼音版原文

ānzhīhòuláizhěsuǒzuòjīn

shúzhíniúěrjūnnéngguànshīxīn

gēncáicùnlǎogānqiānxún

wèiréntīngyīn

注释

安知:怎能料到。
后来者:后世的人。
所作:他们的作品。
不如今:超过现在。
孰可:谁又能。
执牛耳:古代的领袖或技艺高超者。
贯虱心:有卓越的技艺和洞察力。
孤根:孤独的树根。
才一寸:仅有一寸粗。
老干:老枝。
忽千寻:高耸入云达千寻。
未必:也许并非。
子期:伯牙(古代音乐家)。
死:去世。
无人:再无。
听古音:欣赏古曲。

翻译

怎能料到后世的人,他们的作品不会超过现在呢。
谁又能像古代那样,拥有卓越的技艺和洞察力呢?
这株孤独的树根仅有一寸粗,但老枝却高耸入云达千寻。
也许伯牙并未去世,只是世间再无知音欣赏古曲。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刘克庄所作,名为《再和张学士》。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于后来者创作水平不及现今这一点感到无奈,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珍视。

首句“安知后来者,所作不如今”表明诗人认为现在的文学作品比不上过去的杰作,这是一种文化自信同时也是对于当前文坛现状的一种批评。

接着,“孰可执牛耳,君能贯虱心”则是在引用古代典故,意在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对后人的期望。这里的“牛耳”和“虱心”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分别象征着坚韧不拔和精细入微。

第三句“孤根才一寸,老干忽千寻”形象地描绘了树木从弱小到强大的过程,暗喻个人或者事物的成长都需要时间的积累和内在力量的培养。

最后,“未必子期死,无人听古音”表达了一种担忧,即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可能会消失,而那些美好的“古音”也许没有人愿意去聆听。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担心,也是对于整个文化传承的焦虑。

整首诗通过对比现今与过去,强调了坚守和发扬光大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未来文化走向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