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未知游子意,何不避炎蒸全文

未知游子意,何不避炎蒸

出处:《送崔定
唐 · 贾岛
未知游子意,何不避炎蒸?几日到汉水,新蝉鸣杜陵。
秋江待得月,夜语恨无僧。
巴峡吟过否,连天十二层。

拼音版原文

wèizhīyóuyánzhēng
dàohànshuǐxīnchánmínglíng

qiūjiāngdàiyuèhènsēng
xiáyínguòfǒuliántiānshíèrcéng

注释

游子:指离家远行的人。
炎蒸:酷热的天气。
汉水:长江支流,古代与长安(今西安)相连。
杜陵:古地名,在长安附近,以杜鹃鸟而闻名。
秋江:秋季的江面。
月:指代明亮的月光。
僧:出家人,此处可能象征有共同话题的人。
巴峡:长江上游的峡谷地区,位于四川。
连天十二层:形容建筑高耸入云,层数众多。

翻译

不知在外的游子心意如何,为何不避开炎热的蒸烤?
他还要过几天才能到达汉水,那时新蝉会在杜陵鸣叫。
秋天的江面等待着月亮升起,夜晚的对话却遗憾缺少僧侣共谈。
他在巴峡是否也吟唱过这样的诗篇,那里的高楼直入云霄,仿佛有十二层之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远行的场景和心境,诗人表达了对其离去的担忧与不舍。"未知游子意,何不避炎蒸?"开篇即提出问题,仿佛在询问远去的友人,为何不留下避暑,而要踏上长途。这两句设定了一种关切的情感基调。

接着的"几日到汉水,新蝉鸣杜陵。"则描绘了游子的行程,将至汉水之时正值蝉翼初生啁啾,传达出一种季节流转和旅途孤寂的情景。

"秋江待得月,夜语恨无僧。"这两句诗中,秋江夜晚静谧,只有月光相伴,而游子与之夜谈,却缺少了愿意聆听的僧侣。这不仅描绘了旅途中的寂寞,更透露出一种精神上的孤独和对交流的渴望。

"巴峡吟过否,连天十二层。"最后两句则以壮丽的景象作为结束,游子经过著名的险峻之地—巴峡,其吟唱声如同穿梭于山间,直达云霄,十二层的高大形容了声音的宏伟和情感的深远。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递出一种离愁别绪与对友人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