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坚冰蘖心,洁持保坚贞
正信非外沿,终始全本情。
童子不戏尘,积书就岩扃。
身著木叶衣,养鹿兼牸耕。
偶随下山云,荏苒失故程。
渐入机险中,危思难太行。
十发九缕丝,悠然东周城。
言词野麋态,出口多累形。
因依汉元寮,未思羁细轻。
冷灶助新热,静砧与寒声。
断蓬在门栏,岂当桃李荣。
寄食若蠹虫,侵损利微生。
固非拙为强,懦劣外疗并。
素坚冰蘖心,洁持保坚贞。
修文返正风,刊字齐古经。
惭将衰末分,高栖喧世名。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鹤:长寿的鸟。老:年老。
卬:高昂。
正信:真实的信仰。
外沿:表面。
童子:少年。
戏尘:玩耍于尘世。
木叶衣:树叶制成的衣服。
偶:偶然。
荏苒:时间流逝。
机险:复杂险境。
太行:高山。
十发九缕丝:比喻细微之事。
野麋态:野性自然的态度。
累形:束缚形象。
汉元寮:汉代官僚。
冷灶:冷落的炉灶。
静砧:寂静的砧板。
断蓬:断了根的蓬草。
蠹虫:蛀虫。
微生:微小的生活。
固非:本来不是。
懦劣:懦弱。
坚冰蘖心:像冰霜般坚定的心。
修文:修订文章。
刊字:校正文字。
衰末分:衰老的阶段。
高栖:隐居。
喧世名:世间的名声。
翻译
鹤已老去,身体更显昂扬,龟虽死犹有灵性。真正的信仰不在表面,始终如一保持本真。
少年专心读书,藏书于岩洞之中。
身穿树叶衣裳,养鹿耕田度日。
偶尔随山间云雾下山,却迷失了原有的道路。
逐渐陷入复杂险境,忧虑深重如太行山般艰难。
十根丝线九成细,飘荡在东周城的上空。
言语如野鹿般自然,但出口却常受形体束缚。
依赖汉代官僚,未曾想过摆脱琐碎的束缚。
冷灶带来新的热量,静寂的砧板发出寒凉之声。
门前的断蓬,怎比得上桃李的繁花盛景。
寄人篱下如蛀虫,侵蚀微小的生活。
并非笨拙而强求,懦弱只是表面,内心坚韧。
我坚守纯洁如冰霜之心,洁身自好以保持坚贞。
修订文章回归正道,校正文字如同古经。
遗憾的是,我已接近衰老,但仍追求世间的名声。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言史的作品,题为《初下东周赠孟郊》。从内容上看,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孟郊的赞美和对友情的珍视,以及自己修身立德、坚守节操的决心。
首先,“鹤老身更卬,龟死壳亦灵”两句通过鹤和龟的比喻,表达了对孟郊高洁品格的赞赏。接着“正信非外沿,终始全本情”进一步强调了对友人诚挚感情的坚持。
在“童子不戏尘,积书就岩扃”中,诗人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专注学问的情景。随后,“身著木叶衣,养鹿兼牸耕”则显示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简单生活的追求。
“偶随下山云,荏苒失故程”表达了诗人在山中漫游时,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和怀念。紧接着,“渐入机险中,危思难太行”则表现了面对困境时的忧虑和不易。
“十发九缕丝,悠然东周城”可能是在描写诗人在东周城内外的游历,以及心中的平静与从容。以下,“言词野麋态,出口多累形”则是对孟郊文辞的赞美和对自己言行的自省。
“因依汉元寮,未思羁细轻”可能是在表达诗人对于汉代古贤的仰慕,以及不愿意被世俗琐事所束缚的心情。随后,“冷灶助新热,静砧与寒声”则是对修身养性的描写。
“断蓬在门栏,岂当桃李荣”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的淡泊和不愿意追求虚荣。紧接着,“寄食若蠹虫,侵损利微生”则是在批评那些只知攫取而不知感恩的人。
“固非拙为强,懦劣外疗并”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坚守的决心,不愿意做作假装。而“素坚冰蘖心,洁持保坚贞”则是对自己的品格要求和保持节操的自勉。
最后,“修文返正风,刊字齐古经”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态度,希望能够恢复到正确的文风,并且追求与古代圣贤相媲美的境界。“惭将衰末分,高栖喧世名”则是在反思自己的名声和地位,以及对未来可能产生的影响。
整首诗通过多重意象和深邃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友谊、修养、文学创作等方面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