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此句真绝唱,后来诗人半语无
唐人此句真绝唱,后来诗人半语无。
向来何夕秋风起,吹脱广寒双桂子。
落向君家楼阁前,种玉开花今几年。
清宵双影写窗户,却兼月里成三树。
年年八月九月时,黄金粟缀青瑶枝。
秋风吹香入月去,风回却带天香归。
容斋仙人为作碑,诚斋老人为作诗。
金蟆玉兔已传诵,莫问姮娥知不知。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怜:怜悯, 惋惜。桂华:桂花。
何不:为什么不来。
绝唱:绝妙之作, 最后的佳作。
广寒:指月宫。
楼阁:高大的房屋。
清宵:清冷的夜晚。
双影:两朵桂花的影子。
八月九月:秋季。
黄金粟:比喻金黄色的桂花。
翻译
远方怜惜那孤独的桂花,月亮中为何不种两株呢。唐朝诗人的这句真是绝妙之作,后来的诗人几乎无人能及。
自古以来哪一夜秋风起,吹落了广寒宫中的两棵桂花。
飘落在你的楼阁前,这玉树开花已经多少年。
清冷的夜晚,两朵桂花映照在窗户上,仿佛月宫中也成了三棵树。
每年八月九月间,桂花如黄金粟粒点缀在青翠的枝头。
秋风吹送香气进入月宫,风回来时又带回了天上的香气。
容斋仙人为它们作碑文,诚斋老人也为它们题诗。
金蟾玉兔的故事早已流传,不必再问嫦娥知不知道这事。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创作的,名为《题徐载叔双桂楼》。诗中不仅展现了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还融入了对古人唐代诗句的赞美与自我的文学追求。
"遥怜天上桂华孤,月中何不种两株。"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天上桂花孤独的怜悯之情,并提出如果能在月亮里种植两棵桂树该有多好。在这里,桂花象征着高洁与清香,而月亮则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用来表达思念、悬想和神秘的地方。
"唐人此句真绝唱,后来诗人半语无。" 这句话中,诗人提及唐朝的诗歌艺术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而后来的诗人们则难以望其项背。这不仅是对唐诗艺术的高度评价,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己所处时代文学成就的一种自谦态度。
"向来何夕秋风起,吹脱广寒双桂子。落向君家楼阁前,种玉开花今几年。" 这里,诗人借秋风的力量,将桂树的种子吹到自己所处的楼阁前,并在那里种植并期待其开花。这既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象征着文学创作与传承的希望。
接下来的几句则描述了桂花在月光下的美丽景象,以及诗人对于这一美景的个人感受和情感寄托。"清宵双影写窗户,却兼月里成三树。年年八月九月时,黄金粟缀青瑶枝。秋风吹香入月去,风回却带天香归。"
最后两句则提到了容斋仙人为作碑,诚斋老人为作诗。这表明了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写,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文学交流的结果。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桂花、月亮等意象,展现了诗人的艺术追求与个人情感,也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学对于自然界的深切感悟和精妙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