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如宝匣,夜夜吼生铜
出处:《依韵和欧阳永叔秋怀拟孟郊体见寄二首 其一》
宋 · 梅尧臣
我居西北地,秋无东南风。
木脱不塞望,高台空九重。
音尘安可得,鸿雁鸣霜中。
日看紫苔生,乃见三经穷。
一闻离骚篇,写尽楚客胸。
胸怀如宝匣,夜夜吼生铜。
木脱不塞望,高台空九重。
音尘安可得,鸿雁鸣霜中。
日看紫苔生,乃见三经穷。
一闻离骚篇,写尽楚客胸。
胸怀如宝匣,夜夜吼生铜。
注释
西北地:指诗人所在的地方,方位。东南风:象征温暖和希望,此处缺失。
木脱:树叶凋落。
九重:形容高台多层。
音尘:指消息或亲人的踪迹。
鸿雁:古代传信的鸟。
紫苔:紫色苔藓,暗示古老和寂静。
三经:泛指儒家经典。
离骚篇:屈原的代表作,象征忧国忧民之情。
楚客:流离失所的楚国人士。
宝匣:比喻深藏的情感。
吼生铜:形容情感强烈,如金属撞击。
翻译
我居住在西北之地,秋天没有东南风。树木凋零,视野开阔无阻,高台空旷,层层叠叠。
想听到亲人的消息实在难,只有霜中的鸿雁声声哀鸣。
每日只见紫色苔藓滋生,才知经典研读已至尽头。
一读《离骚》篇章,仿佛能感受到楚国游子的内心。
心中情感深沉如珍贵的宝箱,夜晚却似铜器般发出吼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依韵和欧阳永叔秋怀拟孟郊体见寄二首(其一)》。诗中,诗人身处西北之地,感叹秋季没有东南风,树木凋零却无法遮挡视线,高台空旷显得孤独。他遥想远方的信息难以获取,只能听见鸿雁在霜中哀鸣。日常生活中,紫苔滋生,让他深感时光荏苒,学问无涯,读到《离骚》这样的篇章,更觉楚客(流放之人)的苦闷心情。诗人将自己的胸怀比作珍贵的宝匣,夜晚的情绪如同铜器发出的沉郁吼声,表达了深深的忧思与感慨。整体上,此诗情感深沉,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