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人勃海后,所尚亦潇洒
出处:《隽老水墨》
宋 · 文同
之人勃海后,所尚亦潇洒。
不承春秋学,乃好水墨画。
鹅溪吾乡里,有绢滑如砑。
君凡几多笔,为我秃数把。
不承春秋学,乃好水墨画。
鹅溪吾乡里,有绢滑如砑。
君凡几多笔,为我秃数把。
拼音版原文
翻译
他在渤海边上长大,性情举止也显得洒脱。他没有接受传统的儒家学问教育,却偏好水墨画艺术。
鹅溪是我故乡的地方特色,那里的丝绸光滑如砑光一般。
你大概用了多少支笔,只为我磨秃了这么多。
注释
之:代词,指代某人。勃海:古代海域名,这里指人的出生地。
尚:崇尚,喜好。
潇洒:形容人风度翩翩,行为举止自然大方。
春秋学:泛指儒家经典学问。
乃:却,转折连词。
水墨画:中国传统绘画形式,以墨色为主。
鹅溪:地名,可能指产丝之地。
吾乡里:我的家乡。
砑:古代的一种纺织工艺,使布料表面光滑。
君:您,对对方的尊称。
凡:总共,一共。
秃:磨损,这里指笔尖磨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一位隽永的老者的友情赞美和对其艺术造诣的认可。首句"之人勃海后,所尚亦潇洒"表明这位老者在北方辽阔的勃海边疆之后,其生活态度依旧从容不迫,潇洒自如。这是一个对自由不羁、个性张扬者的生动描写。
紧接着"不承春秋学,乃好水墨画"说明这位老者并没有遵循传统的春秋时期儒家经典学习,而是偏爱于水墨绘画。这里体现了诗人对这种个性化选择的赞赏,同时也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艺术多样性的接受度。
"鹅溪吾乡里,有绢滑如砑"中,"鹅溪"很可能是指诗人的家乡,而"有绢滑如砑"则形容那里出产的绢布质地细腻平滑,如同砥石一般,这里的"砑"字用得恰到好处,既传达了物质的质感,也映衬出了诗人对家乡美好的记忆和情感寄托。
末尾两句"君凡几多笔,为我秃数把"则是请求这位老者用其精湛的水墨技艺,为诗人勾勒出一些画作。这里的"秃"字有可能是一种书法或绘画中的特殊技法,如同简洁的草书,或是用笔简练而又富有表现力的画法。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与这位隽永老者之间的情谊,更通过对其艺术追求和生活态度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个性自由的审美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