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方离北鄙,叶下已西畿
出处:《宣城送进士郑徽赴举》
唐 · 许棠
长安去是归,上马肯沾衣。
水国车通少,秦人楚荐稀。
鸿方离北鄙,叶下已西畿。
好整丹霄步,知音在紫微。
水国车通少,秦人楚荐稀。
鸿方离北鄙,叶下已西畿。
好整丹霄步,知音在紫微。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长安:古都名,今西安,常代指朝廷或京城。去是归:离开此地即是回家。
上马:骑上马。
肯:岂会,表示反问语气。
水国:水乡,多河流湖泊之地。
车通少:车辆往来稀少。
秦人:此处泛指陕西一带的人。
楚荐稀:楚地的人被推荐到京城来的很少。
鸿:鸿雁,常用来象征书信或远行人。
北鄙:北方边远地区。
叶下:树叶落下,比喻时间推移,季节更替。
西畿:京城附近地区,此指长安周边。
好整:整理好,保持整洁。
丹霄步:如同登天之步伐,比喻仕途或人生道路。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志趣相投的人。
紫微:紫微星,古人认为是帝王之星,这里代指皇帝或朝廷高位。
翻译
离开长安返乡归,上马启程衣不湿。水乡车马通行少,秦地推荐楚人稀。
鸿雁刚离北方地,叶落时已至京城边。
整理衣冠步态端,知音者在朝堂高处等。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许棠的作品,名为《宣城送进士郑徽赴举》。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情谊和不舍之情。
"长安去是归,上马肯沾衣。"
这里描绘了朋友即将启程的场景,"上马"意味着告别和出发,而"沾衣"则表达了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感,仿佛连衣服上的尘埃都带有对长安的留恋。
"水国车通少,秦人楚荐稀。"
诗人提及友人的旅途将会经过水乡,交通不便,而且在外的人互相推荐也较为困难,这反映出当时交通不发达以及人际联系的有限性。
"鸿方离北鄙,叶下已西畿。"
这两句写出了秋天的景象,鸿鹄(大雁)飞往北方,树叶在晚风中飘落,时间已经不早,这都是对离别时光流逝的暗示。
"好整丹霄步,知音在紫微。"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美和期待,希望朋友能够像整饬的队伍一样前进,而"知音"则是指真正理解音乐或文学的人,"紫微"可能隐喻着皇宫或者更高的精神境界。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意象构建,展现了古代士人之间深沉的情谊,以及对于友人未来成就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