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是神明无感应,盛衰何得却由人
出处:《题青草湖神祠》
唐 · 刘山甫
坏墙风雨几经春,草色盈庭一座尘。
自是神明无感应,盛衰何得却由人。
自是神明无感应,盛衰何得却由人。
拼音版原文
翻译
经历了风雨侵蚀的破败墙壁,春天又来临,庭院里青草茂盛却积满尘土。既然神明不显灵,事物的兴盛衰落怎能由人掌控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荒废与自然力量的对比。开篇“坏墙风雨几经春”,设置了一个时间背景,指的是经过多次春天的风雨侵袭,一堵残破的墙已经沦落至此。这不仅形象地展示了自然力的无情,更暗示了一种历史的遗忘与流逝。紧接着“草色盈庭一座尘”,则是对这个荒废场景的具体描绘,草长得几乎覆盖了整个庭院,带来的是一种生命力与衰败并存的画面。
中间两句“自是神明无感应,盛衰何得却由人”表达了一种哲理。诗人在此提出一个问题:既然神灵不对世事感应,那么人类对于繁荣与衰落又怎么能够掌控?这两句通过对比神灵的超然与人类的无力,强调了命运的不可预测性和人的局限。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以及对生命、历史和力量关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哲学思考。诗人刘山甫在唐朝时期创作了这首作品,借助青草湖神祠这一特定场所,探讨了更为广泛的人生与宇宙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