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中断处,暼见一河流
出处:《昌山晚泊》
清末民国初 · 金武祥
两山中断处,暼见一河流。
过脉留滩石,闻声动客愁。
千重村树暗,四野暮云浮。
欲问严家事,悲风满渡头。
过脉留滩石,闻声动客愁。
千重村树暗,四野暮云浮。
欲问严家事,悲风满渡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傍晚在昌山附近停泊时所见的山水景象与内心感受。首句“两山中断处,暼见一河流”,开篇即以简练之笔勾勒出一幅山水相接的画面,两座山峰在远处交汇,中间露出一条蜿蜒流淌的河流,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
接着,“过脉留滩石,闻声动客愁”两句,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捕捉到了河流经过山间形成的滩石,以及水流声带来的微妙情感变化。滩石的存在不仅增加了河流的动态美,也触动了旅人的心绪,引发了一丝淡淡的忧愁。
“千重村树暗,四野暮云浮”则进一步渲染了黄昏时分的氛围。千重叠嶂中,村庄的树木在暮色中显得格外幽暗,而广阔的田野上,暮云缓缓飘浮,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寂寥的意境。
最后,“欲问严家事,悲风满渡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在这样的环境中,他或许想起了远方的家人或是某些往事,心中涌起的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感慨,更有一份对生活的深沉思考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悲风不仅指自然界中的风,也可能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某种哀愁或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清末近现代初时期文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生活哲思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