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日月何处尽,荆榛连夜深全文

日月何处尽,荆榛连夜深

出处:《连雨有感 其一
宋 · 许琮
酒醒雨声至,新欢不可寻。
美人惟草色,故国听歌声。
日月何处尽,荆榛连夜深
开门谢天末,从此罢登临。

注释

酒醒:从醉酒中醒来。
雨声:下雨的声音。
新欢:新的快乐或喜爱的人。
不可寻:无法找到或触及。
美人:美丽的风景或女子。
惟:只有。
草色:青草的颜色,象征生机。
故国:故乡。
日月:太阳和月亮。
何处尽:何处能到头。
荆榛:荆棘,比喻困难或险阻。
连夜深:直至深夜。
开门:打开房门。
谢:告别。
天末:天边。
从此:从现在开始。
罢登临:放弃登山眺望。

翻译

酒醒后只听到雨声滴落,新的欢愉已无处寻找。
美丽的景色只剩下草色,故乡的声音只能在歌声中倾听。
日月何时才能走到尽头,夜晚的荆棘丛中更显深邃。
打开门向天边告别,我决定从此不再登山远望。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许琨的《连雨有感(其一)》。从这短短的四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在连绵细雨中的愁思和无限深情。

"酒醒雨声至,新欢不可寻。"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酒醒后听到窗外细雨的声音,而过去的快乐时光已经无法追回,这种感觉让人感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孤独。

"美人惟草色,故国听歌声。" 这里的“美人”并非指实际的美丽女子,而是诗人心中理想中的那个人。而“故国”则是在雨声中唤起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无限思念和怀恋之情。

"日月何处尽,荆榛连夜深。" 这里表达了时间流逝和内心世界的幽暗复杂。“日月”象征着时光的流转,而“荆榛”则是比喻生活中的困难和艰辛。

"开门谢天末,从此罢登临。"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在雨中对自然的感激之情,以及决定从今往后不再去追寻外界的繁华,而是选择归隐,享受心灵的平静和自由。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内省与淡泊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