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概却凭毫底写,闷怀长藉酒中消
出处:《晚泊岭南,明朝拟过鸡笼》
清 · 林占梅
晚泊苍崖旅思寥,邻舟有客和吹箫。
林端兔影中秋月,岭下鸡声半夜潮。
胜概却凭毫底写,闷怀长藉酒中消。
来朝又跨征骖去,浩渺烟波第几桥。
林端兔影中秋月,岭下鸡声半夜潮。
胜概却凭毫底写,闷怀长藉酒中消。
来朝又跨征骖去,浩渺烟波第几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在岭南岸边停泊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浓厚的自然与人文气息。
首联“晚泊苍崖旅思寥,邻舟有客和吹箫”,开篇即点明了地点与情境,傍晚时分,诗人停泊在苍崖之下,周围一片寂静,只有邻舟之客吹奏着箫声,这箫声似乎在与四周的静谧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孤独而悠远的氛围。
颔联“林端兔影中秋月,岭下鸡声半夜潮”,进一步描绘了夜色中的自然景象。林间的兔子在月光下跳跃的身影,与高悬的满月相映成趣;而远处山脚下的鸡鸣声,与潮水的涌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夜景图,既有宁静之美,也有生命的律动。
颈联“胜概却凭毫底写,闷怀长藉酒中消”,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感慨以及内心的复杂情绪。他通过笔墨记录下了眼前的胜景,以此来排解心中的烦闷,酒成为了他消解忧愁的媒介,体现了文人借酒抒怀的传统。
尾联“来朝又跨征骖去,浩渺烟波第几桥”,预示了诗人明日将离开此地,踏上新的旅程。面对浩渺的烟波,诗人或许会感到一丝不舍,但同时也充满了对未知旅途的好奇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的自然风光与诗人的情感世界,展现了清末文人在旅途中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内心世界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