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愧尘中人,遽希云外踪
出处:《甲子三月二日出白羊门将游茅山诗》
宋末元初 · 陆文圭
我来古茅州,未登三茅峰。
自愧尘中人,遽希云外踪。
明日作寒食,命驾吾欲东。
白羊古城门,坡陇何重重。
我行涉其颠,忽下涧井中。
一曲复一曲,直道何由逢。
时于荆棘里,小树樱桃红。
茁茁丘中麦,类我头发蓬。
发白日日脱,麦青长芃芃。
安得长生诀,稽首华阳翁。
两唐古君子,居邻升元宫。
探仙在何许,为我作先容。
自愧尘中人,遽希云外踪。
明日作寒食,命驾吾欲东。
白羊古城门,坡陇何重重。
我行涉其颠,忽下涧井中。
一曲复一曲,直道何由逢。
时于荆棘里,小树樱桃红。
茁茁丘中麦,类我头发蓬。
发白日日脱,麦青长芃芃。
安得长生诀,稽首华阳翁。
两唐古君子,居邻升元宫。
探仙在何许,为我作先容。
注释
茅州:古代地名,今湖北襄阳一带。三茅峰:茅州的名山。
尘中人:指世俗之人。
云外踪:指超脱尘世的隐逸生活。
寒食: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前一天。
白羊古城门:古城门名。
坡陇:山坡田地。
颠:山顶。
涧井:山涧的水井。
荆棘:多刺的灌木。
樱桃:一种红色水果。
茁茁:形容植物生长旺盛。
发蓬:形容头发散乱。
稽首:古代跪拜礼。
华阳翁:道教中的仙人名。
升元宫:古代道教宫观。
探仙:寻找仙人或仙道。
翻译
我来到古老的茅州,还未攀登过三茅峰。我这尘世之人,竟渴望追寻那云外的踪迹。
明天就是寒食节,我计划驾车向东行。
白羊古城门外,层层的山坡连绵不断。
我在山巅行走,忽然落入了涧井之中。
曲曲折折的道路,何时才能遇见正途。
荆棘丛中,有一棵樱桃树独自红艳。
丘陵中的麦苗茁壮,如同我蓬乱的头发。
白发每天脱落,而青麦却日益繁茂。
如何能得到长生不老的秘诀,向华阳翁叩首祈求。
两位唐朝的高人,居住在升元宫附近。
他们探寻仙道,能否为我引荐一番?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陆文圭所作的《甲子三月二日出白羊门将游茅山诗》,描绘了诗人即将游览茅山时的心情和沿途所见。首句“我来古茅州,未登三茅峰”表达了诗人对茅山的向往与期待,而“自愧尘中人,遽希云外踪”则流露出他对超脱尘世的向往。次句预告明日寒食节将启程东行,经过白羊古城门,山路崎岖,“坡陇何重重”。
诗人行至山顶,意外落入涧井,象征着旅程中的曲折与探索。“一曲复一曲,直道何由逢”描绘了道路的蜿蜒与寻找方向的艰难。在荆棘丛中,他发现樱桃树开花,象征着生机与希望。接着,诗人以丘中麦子的生长比喻自己的白发,感叹时光流逝。
最后,诗人渴望得到长生不老之术,向住在升元宫附近的两位唐代君子求助,希望能引荐他探寻仙道。整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和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超凡境界的追求,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