涧鼠缘香案,山蝉噪竹扉
出处:《题远公经台》
唐 · 祖咏
兰若无人到,真僧出复稀。
苔侵行道席,云湿坐禅衣。
涧鼠缘香案,山蝉噪竹扉。
世间长不见,宁止暂忘归。
苔侵行道席,云湿坐禅衣。
涧鼠缘香案,山蝉噪竹扉。
世间长不见,宁止暂忘归。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侣在深山中修行的情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僧侣与世隔绝、心境超然的生活状态。
“兰若无人到,真僧出复稀。”开篇即设定了一种宁静而孤独的氛围,兰若(佛教用语,指寺院)中少有游人,真正的僧侣更是难得一见,隐喻了僧侣修行的清高与世俗的隔绝。
“苔侵行道席,云湿坐禅衣。”这里通过苔藓长满小路、云雾濡湿禅座衣物的细节,描绘出僧侣生活的自然融合和孤寂。苔藓的生长表明时间的流逝,而云雾则增添了一份神秘与静谧。
“涧鼠缘香案,山蝉噪竹扉。”这两句通过涧鼠攀爬香案、山中蝉鸣竹叶的声音,更深化了僧侣生活的宁静与自然和谐。香案通常用于佛前供奉香烛,这里的“缘”字暗示了一种悠然自得的情态。
“世间长不见,宁止暂忘归。”最后两句表达了僧侣对俗世的超脱,以及内心对于归依的平静。这里的“暂忘”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遗忘,而是心灵的一种解脱与放下。
整首诗通过对僧侣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一个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