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风土南北殊,习尚非一躅全文

风土南北殊,习尚非一躅

出处:《炕寝三十韵
宋 · 朱弁
风土南北殊,习尚非一躅
出疆虽仗节,入国暂同俗。
淹留岁再残,朔雪满崖谷。
禦冬貂裘弊,一炕且跧伏。
西山石为薪,黝色惊射目。
方炽绝可迩,将尽还自续。
飞飞涌玄云,焰焰积红玉。
稍疑雷出地,又似风薄木。
谁容鼠栖冰,信是龙衔烛。
阳曦助喘息,未害摇空腹。
惠气生裤襦,仍工展拳足。
岂惟脱肤鳞,兼复平体粟。
负暄那用诧,执热定思沃。
收功在岁寒,较德比时燠。
虽馀炙手焰,宁有烂额酷。
矧当凝泫辰,炎帝独回毂。
玄冥真退听,祝融端可录。
嗟予亦何者,万里歌黄鹄。
偃仰对窗扉,妍煖谢衾褥。
壮怀羞灶媚,晚悟笑突曲。
因思堕指人,暴露苦皲瘃。
频年未解甲,蹈此锋刃毒。
遥知革辂中,旰食安豆粥。
陪臣将命来,意恳诚亦笃。
有奇不能吐,何术止南牧。
君心想更切,臣罪何由赎。
此身虽自温,此志转烦促。
论武贵止戈,天必从人欲。
安得四海春,永作苍生福。
聊拟少陵翁,秋风赋茅屋。

鉴赏

这首诗《炕寝三十韵》由宋代诗人朱弁创作,描绘了北方冬季炕寝的生活情景,展现了诗人对寒冷环境下的生活状态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

诗中首先描述了南北风土习尚的不同,强调了地域差异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接着,诗人通过“出疆”、“入国”的比喻,表达了人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与融合。随后,诗中详细描绘了冬季炕寝的场景,如貂裘的破旧、取暖的石头、火焰的炽烈等,生动展现了北方冬季生活的艰苦与独特。

进一步,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和比喻,如“玄云”、“红玉”、“雷出地”、“风薄木”等,形象地描绘了火炉燃烧的景象,以及由此带来的温暖与变化。同时,诗中也体现了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与赞美,如“谁容鼠栖冰,信是龙衔烛”,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惊叹。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开始反思与自省,对比自身与他人在寒冷中的不同境遇,表达了对社会底层人民生活艰辛的同情与关注。通过“陪臣将命来,意恳诚亦笃”这一句,诗人或许在暗示自己作为官员的责任与使命,以及面对困境时内心的挣扎与思考。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和平与福祉的渴望,以及对诗歌艺术的追求,以“秋风赋茅屋”结尾,既是对自身生活状态的写照,也是对理想生活的一种向往。

整体而言,《炕寝三十韵》不仅是一首描绘冬季炕寝生活的诗篇,更是诗人对社会现实、人性关怀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忧国忧民情怀与文学创作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