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免饥寒,认得衣中珠
出处:《潜夫咏》
宋 · 释智圆
有叟匿姓名,自号为潜夫。
潜身在云泉,潜心入虚无。
身心俱已潜,质直反若谕。
智者谓之智,愚者谓之愚。
愚智自彼异,潜夫未曾殊。
陶陶乐天和,任性何曾拘。
宗儒述孟轲,好道注阴符。
虚堂踞高台,往往谈浮图。
漫衍虽无家,大方贵无隅。
俗人每侧目,订之为狂徒。
素隐而行怪,执政宜先诛。
天公既保全,幸得存微躯。
冲雪登高山,乘月泛平湖。
性灵敌云闲,形骸类松枯。
何以免饥寒,认得衣中珠。
潜身在云泉,潜心入虚无。
身心俱已潜,质直反若谕。
智者谓之智,愚者谓之愚。
愚智自彼异,潜夫未曾殊。
陶陶乐天和,任性何曾拘。
宗儒述孟轲,好道注阴符。
虚堂踞高台,往往谈浮图。
漫衍虽无家,大方贵无隅。
俗人每侧目,订之为狂徒。
素隐而行怪,执政宜先诛。
天公既保全,幸得存微躯。
冲雪登高山,乘月泛平湖。
性灵敌云闲,形骸类松枯。
何以免饥寒,认得衣中珠。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智圆所作的《潜夫咏》,诗人以“潜夫”为名,寓言自己深藏不露,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诗中描绘了潜夫隐居山泉之间,潜心于虚无之境,他的言行质朴而深藏智慧,智者与愚者对此看法各异,但他并不在乎。他既喜好儒家的孟子之道,又研习道家的《阴符经》,在高台上谈论佛理,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尽管被视为狂放,但天公庇佑,他得以逍遥自在,冲雪登山,乘月泛舟,其性情与云松相映,生活简朴。最后,他通过发现内在的“衣中珠”,象征着对精神世界的珍视,以此避免了外在的饥寒。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