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宜阿囝续弓冶,卢溪书院声无价
出处:《寄题龙泉项圣与卢溪书院》
宋 · 杨万里
三顾先生得麟笔,付嘱遗经谁第一。
独将麟髓饭澹翁,项家阿英亦其乙。
澹翁孤忠贯两仪,阿英卓行彻九扉。
旌门一日插天半,却把此笔传阿宜。
阿宜阿囝续弓冶,卢溪书院声无价。
不论当家与外人,不日天池看浑化。
独将麟髓饭澹翁,项家阿英亦其乙。
澹翁孤忠贯两仪,阿英卓行彻九扉。
旌门一日插天半,却把此笔传阿宜。
阿宜阿囝续弓冶,卢溪书院声无价。
不论当家与外人,不日天池看浑化。
注释
三顾:多次拜访。麟笔:珍贵的笔。
遗经:古代经典。
谁第一:谁最出色。
麟髓:麟笔的精华。
饭:供给。
澹翁:人名,可能指淡泊名利的人。
乙:次一等。
孤忠:无比忠诚。
两仪:天地。
卓行:卓越的行为。
九扉:形容名声远播。
旌门:显赫的门第。
插天半:极高。
传:传递。
阿宜:人名。
阿囝:儿女。
弓冶:比喻事业的传承。
卢溪书院:地名,学校。
声无价:声誉极高。
当家:内部管理。
外人:外部人士。
天池:学问的海洋。
浑化:融合,全面发展。
翻译
三次拜访得到麟笔,谁能继承先贤遗训首屈一指。他独自用麟笔墨汁供养澹翁,项家阿英也仅次于他。
澹翁忠诚如一,影响天地,阿英行为卓越,闻名遐迩。
他的名声高悬于书院半空,这笔最终传给了阿宜。
阿宜和她的孩子们继续发扬他的事业,卢溪书院声誉无价。
无论对内对外,不久后天池的学问将更加浑然一体。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杨万里所作,名为《寄题龙泉项圣与卢溪书院》。诗中表达了对友人项圣和卢溪书院的深厚情感,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书法艺术的欣赏及传承的重视。
"三顾先生得麟笔,付嘱遗经谁第一。" 这两句描述了项圣在寻访、学习书法方面的执着和对书法的尊崇,"麟笔"象征着极高的书法艺术水平,而"遗经"则是传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独将麟髓饭澹翁,项家阿英亦其乙。"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项圣对书法精髓的领悟和家族中其他成员如阿英在书法上的造诣,显示出一门之内的传承与发展。
"澹翁孤忠贯两仪,阿英卓行彻九扉。" 这两句则是对项圣和阿英品格及行为的赞美,形容他们不仅书法上有所成就,而且在人格上也十分出众。
"旌门一日插天半,却把此笔传阿宜。" 这里通过比喻手法表达了项圣将书法笔意传递给另一位名叫阿宜的学者,象征着文化艺术的代际传承。
"阿宜阿囝续弓冶,卢溪书院声无价。" 这两句则是对阿宜在书法上的继承与创新,以及卢溪书院因其而闻名遐迩的赞扬,说明了书法艺术不仅仅是个人修养,更是集体文化遗产。
最后两句 "不论当家与外人,不日天池看浑化。" 表达的是无论是在家庭内部还是对外,都不需要急于求成,而应静心观察,等待时机成熟,如同天池的水清澈见底,体现了作者对于修养和艺术创作过程中的耐心与淡定。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书法艺术及其传承者的赞美,展现了宋代士人对于文化艺术的尊重和传承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