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其他日归道山,渡弱水,而骖风驭
出处:《毛季子赞》
宋 · 释德洪
季子逸群,矫难控御。
迹寄黄尘,名在紫府。
观此风鉴,无以为喻。
但见其清却梅林之风,秀等兰丛之露。
妙文章之吐凤,视功名其破釜。
我欲醉袖之旁,更画凌波之女。
使其他日归道山,渡弱水,而骖风驭。
迹寄黄尘,名在紫府。
观此风鉴,无以为喻。
但见其清却梅林之风,秀等兰丛之露。
妙文章之吐凤,视功名其破釜。
我欲醉袖之旁,更画凌波之女。
使其他日归道山,渡弱水,而骖风驭。
鉴赏
这首《毛季子赞》由宋代僧人释德洪所作,通过对毛季子的描绘,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风度与才华。诗中以“季子逸群”开篇,点明毛季子与众不同,难以驾驭的卓越之处。接着,“迹寄黄尘,名在紫府”两句,将毛季子的行迹比作黄尘中的隐士,名声却在紫府(传说中的仙界)流传,形象地表现了他虽处世间却心系仙境的高洁品格。
“观此风鉴,无以为喻”则表达了对毛季子独特气质的赞叹,难以找到合适的比喻来形容。接下来的几句,“清却梅林之风,秀等兰丛之露”,将毛季子的文采比作梅花林间的清新之风,又如兰花丛中的晶莹露珠,既清雅又秀丽,凸显了他的文学才华和高尚情操。
“妙文章之吐凤,视功名其破釜”进一步赞扬毛季子的文章如同凤凰般美妙,而对待功名的态度则像破釜沉舟般决绝,表明他对文学艺术的热爱远超过世俗的功利追求。
最后,“我欲醉袖之旁,更画凌波之女”表达了诗人希望与毛季子共饮美酒,身边再添一位如凌波仙子般的佳人,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诗意盎然的场景。而“使其他日归道山,渡弱水,而骖风驭”则是对毛季子未来可能归隐修行、超脱尘世的想象,充满了对他的敬仰与期待。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不仅赞美了毛季子的才华与品德,也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