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师反哺如乌雏,荷众司更如雁奴
出处:《送颛街坊》
宋 · 释德洪
水西南台小精庐,名虽是律禅者居。
粥鱼茶板如指呼,履声童首凫雁趋。
分身香积太阔迂,食时至则当持盂。
养师反哺如乌雏,荷众司更如雁奴。
逢人若问明白老,为言病起加清癯。
粥鱼茶板如指呼,履声童首凫雁趋。
分身香积太阔迂,食时至则当持盂。
养师反哺如乌雏,荷众司更如雁奴。
逢人若问明白老,为言病起加清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禅者的生活与修行,充满了宁静与和谐的氛围。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禅者日常生活的点滴,从斋堂的布置到僧侣们的活动,无不体现出一种简朴而庄严的宗教生活。
“水西南台小精庐”,开篇便以“精庐”点明了禅者的居住环境,小巧而精致,坐落在水边,环境清幽,暗示着内心的宁静与外界的和谐统一。“名虽是律禅者居”,点出禅者的生活方式,遵守戒律,追求精神的净化与提升。
“粥鱼茶板如指呼,履声童首凫雁趋”,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禅者日常生活的场景。粥、鱼、茶板如同手指般轻易获取,体现了禅者生活的简朴与自在;僧侣们或轻步行走,或低头忙碌,如同凫雁般有序,展现出一种和谐与秩序之美。
“分身香积太阔迂,食时至则当持盂”,这里以“分身香积”比喻禅者对食物的淡泊态度,即使在分发食物时也显得过于宽泛和迂阔,但实际在用餐时却能心无旁骛,持盂进食,体现了禅者对物质的超脱与内心的专注。
“养师反哺如乌雏,荷众司更如雁奴”,这两句运用了乌鸦反哺和雁群协作的典故,形象地表达了禅者对师长的尊敬与照顾,以及对众人的关怀与责任。乌鸦反哺象征着对长辈的孝顺,雁奴则代表了团队中的协作与奉献精神。
“逢人若问明白老,为言病起加清癯”,最后两句以问答的形式,预设了一个场景:如果有人询问这位禅者,他将如何回答?禅者可能会说,自己因病初愈,身体更加清瘦,但这并非病态,而是修行过程中身心净化的结果。这不仅揭示了禅者的生活状态,也传达了其对生命与修行的独特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禅者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禅宗精神的核心——简朴、和谐、尊重、奉献与自我超越,是一幅生动的禅者生活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