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萧曹勋业皆劳力,宁似功成樽俎前全文

萧曹勋业皆劳力,宁似功成樽俎前

出处:《读素书
宋 · 张方平
孺子圯桥跪履年,七章德在谷城仙。
所言道德帝王事,不比盘盂长短篇。
晚欲出尘应有诀,初行遇汉岂非天。
萧曹勋业皆劳力,宁似功成樽俎前

鉴赏

此诗《读素书》由宋代诗人张方平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古代圣贤智慧的深刻思考与敬仰之情。

首联“孺子圯桥跪履年,七章德在谷城仙”,以“孺子圯桥”这一典故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古代圣人传授知识的情景,喻示着道德学问的传承。同时,“七章德在谷城仙”则进一步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如同仙人般高深莫测,值得后世学习和追求。

颔联“所言道德帝王事,不比盘盂长短篇”,将道德与帝王之事相提并论,表明了道德对于治国理政的深远影响,不亚于日常器物的大小轻重。这里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道德之于国家治理的不可或缺性。

颈联“晚欲出尘应有诀,初行遇汉岂非天”,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德实践者如何超越世俗、达到更高境界的思考。其中,“晚欲出尘”暗示了道德修行是一个长期且艰难的过程,“应有诀”则寄寓了对道德实践方法的期待。“初行遇汉岂非天”则以历史上的汉朝开国皇帝刘邦为例,暗含了道德实践者在初始阶段就能得到上天眷顾的寓意,体现了对道德力量的坚信。

尾联“萧曹勋业皆劳力,宁似功成樽俎前”,以汉朝名臣萧何、曹参的辛勤劳作为例,与道德实践者的成就进行对比。前者通过不懈努力获得了功勋,而后者则是通过内在的道德修为达到了更高的境界,不似通过外在形式的胜利来获得认可。这不仅强调了道德实践的价值,也体现了诗人对内在精神追求的推崇。

综上所述,《读素书》通过对古代圣贤智慧的赞美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道德修养、治国理政以及个人精神追求的深刻理解与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