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扬归梦惟灯见,濩落生涯独酒知
出处:《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
唐 · 李商隐
露如微霰下前池,月过回塘万竹悲。
浮世本来多聚散,红蕖何事亦离披。
悠扬归梦惟灯见,濩落生涯独酒知。
岂到白头长只尔,嵩阳松雪有心期。
浮世本来多聚散,红蕖何事亦离披。
悠扬归梦惟灯见,濩落生涯独酒知。
岂到白头长只尔,嵩阳松雪有心期。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露:露水。微霰:细微的雪粒。
前池:前面的池塘。
月过:月光穿过。
回塘:曲折的池塘。
万竹:众多的竹子。
悲:凄凉。
浮世:世间。
聚散:聚拢和分散。
红蕖:红色的莲花。
离披:分离。
悠扬:悠长。
归梦:归乡之梦。
惟灯见:只有灯光相伴。
濩落:孤独。
生涯:生活。
岂:难道。
白头:白发苍苍。
长只尔:只能如此。
嵩阳:嵩山。
松雪:松树和白雪。
有心期:有所期待。
翻译
露水像细微的雪粒洒落在前面的池塘,月光穿过曲折的池塘,使万竹显得凄凉。世间本就充满聚散无常,为何连红莲也遭遇分离呢。
悠长的梦境中只有灯光相伴,孤独的生活唯有借酒浇愁。
难道到了白头也只能如此,我心中却期待着嵩山松雪的约定。
鉴赏
诗人以精妙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夜宴饮图。"露如微霰下前池",秋露如细霜般轻落在池塘之上,为宴会增添一份凉爽与宁静。"月过回塘万竹悲",明月穿梭于竹林间,引发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浮世本来多聚散",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聚会难免分离的哲理。"红蕖何事亦离披",借用"红蕖"(一种植物)之美,以此隐喻人间情义的脆弱与易逝。
"悠扬归梦惟灯见",宴会结束,诗人归途时夜深人静,只有灯光陪伴,这一刻的心境唯有梦境可比。"濩落生涯独酒知",借醉酒以消愁,寓意于世事难料,只能在孤独中品味人生的苦涩。
"岂到白头长只尔",诗人不禁感叹时光易逝,人生如梦,一转眼便至老年。"嵩阳松雪有心期",这里的"嵩阳"指的是嵩山,"松雪"则象征着坚贞与高洁。诗人表达了对未来某种美好事物的期待和向往,这份期待如同嵩山之松雪,不因时节而变质。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远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李商隐对于人生、自然以及情感世界的独到领悟与艺术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