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问毛锥将底用,夺标他日万人看
宋 · 汪应辰
只今头上半儒冠,谁肯公庭弄舌端。
试问毛锥将底用,夺标他日万人看。
试问毛锥将底用,夺标他日万人看。
注释
儒冠:古代读书人的帽子,象征学识和身份。公庭:公开的法庭或官署,指正式场合。
弄舌端:辩论,发表言论。
毛锥:毛笔的别称,这里代指写作或辩论的工具。
翻译
如今我头上戴着半旧的儒冠,又有谁愿意在公堂上辩论言辞。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汪应辰的作品,通过诗中流露出的情感和意境,可以看出诗人对于学问与品德的追求,以及对未来抱负的一种展望。诗人自诩头戴半儒冠,表明自己正处于学习、成长之中,而“谁肯公庭弄舌端”则显示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上某些人趋炎附势、阿谀奉承的不屑一顾。在“试问毛锥将底用”一句,毛锥是古代写字用的笔尖工具,这里比喻诗人的学识与才华即将发挥作用,而“夺标他日万人看”则展现了诗人对未来成功的自信以及渴望得到世人认可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期待,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坚持与理想,以及对于知识、品德与名声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