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风吹野树,落日照寒流
出处:《秋夕怀友》
宋 · 储泳
楼高不敢眺,愁思满沧洲。
有梦隔千里,无书过一秋。
晴风吹野树,落日照寒流。
客里添萧索,何时得共游。
有梦隔千里,无书过一秋。
晴风吹野树,落日照寒流。
客里添萧索,何时得共游。
拼音版原文
翻译
不敢登高望远方,满心愁绪笼罩着水边的大地。即使有梦想也如隔千里,整个秋天都没有书信往来。
晴朗的风轻拂野外的树木,落日余晖照在寒冷的江流上。
身处他乡倍感凄凉,不知何时能与你一同游玩。
注释
楼高:登高。眺:远望。
愁思:忧愁思绪。
沧洲:水边的大地。
梦:梦想。
隔:相隔。
书:书信。
过:度过。
晴风:晴朗的风。
野树:野外的树木。
落日:落日余晖。
寒流:寒冷的江流。
客里:他乡。
萧索:凄凉。
何时:何时能。
共游:一同游玩。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储泳的《秋夕怀友》,表达了作者在秋夜高楼中对远方朋友的深深思念之情。首句"楼高不敢眺"描绘了诗人身处高楼却因愁绪满怀而不敢远望的场景,暗示了内心的敏感和沉重。"愁思满沧洲"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情绪,将愁绪扩散到整个江海般的广阔区域。
接下来的两句"有梦隔千里,无书过一秋"进一步深化了思念的主题,诗人通过梦境与书信的缺失,表达了对友人音讯全无的无奈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晴风吹野树,落日照寒流"借助自然景象,寓情于景,展现了秋天的凄清,也象征着诗人与友人之间的距离遥远且难以逾越。
最后两句"客里添萧索,何时得共游"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寂以及对与友人相聚的期盼,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饱满和动人。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秋夜怀友的愁绪,情景交融,情感深沉,展现了宋词哀而不伤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