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争若蝼蚁,相持如蚌鹬
出处:《寿宁庵夜宿》
明 · 袁华
偶成绰山游,西风吹落日。
大田登禾黍,高林收枣栗。
仰羡松柏姿,俯惭蒲柳质。
石县王果崖,花雨维摩室。
白云浮茗瓯,缥囊散书帙。
抚事困诛求,拯时之经术。
纷争若蝼蚁,相持如蚌鹬。
可怜鸱嚇鼠,何异裈处虱。
郊居便樵苏,野服忘巾栉。
独乐五亩园,素封千树橘。
被酒坐逃禅,铭墓亲操笔。
梦幻前后身,道悟中边蜜。
剧谈更抵掌,展席仍促膝。
煌煌斗回杓,耿耿月离毕。
水声远澎湃,竹影互蒙密。
清坐不知疲,东方启明出。
大田登禾黍,高林收枣栗。
仰羡松柏姿,俯惭蒲柳质。
石县王果崖,花雨维摩室。
白云浮茗瓯,缥囊散书帙。
抚事困诛求,拯时之经术。
纷争若蝼蚁,相持如蚌鹬。
可怜鸱嚇鼠,何异裈处虱。
郊居便樵苏,野服忘巾栉。
独乐五亩园,素封千树橘。
被酒坐逃禅,铭墓亲操笔。
梦幻前后身,道悟中边蜜。
剧谈更抵掌,展席仍促膝。
煌煌斗回杓,耿耿月离毕。
水声远澎湃,竹影互蒙密。
清坐不知疲,东方启明出。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两首诗都是描绘自然景色与诗人内心感受的佳作。第一首《偶成》通过游绰山所见,展现了秋日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对松柏坚贞和蒲柳谦逊的感慨,以及对石县王果崖、维摩室等清幽环境的喜爱。诗人寓言般地批评了社会纷争,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的超脱态度。
第二首《寿宁庵夜宿》是明朝袁华的作品,诗人夜晚在寿宁庵中住宿,通过对月光、水声、竹影的细腻描绘,营造出宁静祥和的氛围。他感叹人生的梦幻与道悟,享受与僧侣的深入交谈,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满足和对世事洞察后的淡然心境。
两首诗都以自然景物为背景,借以抒发诗人的情感世界,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寄情山水、超然物外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