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不违遗老意,一枝颇似洛人家
出处:《同迟赋千叶牡丹》
宋 · 苏辙
未换中庭三尺土,漫种数丛千叶花。
造物不违遗老意,一枝颇似洛人家。
名园不放寻芳客,陋巷希闻载酒车。
未忍画瓶修佛供,清樽酌尽试山茶。
造物不违遗老意,一枝颇似洛人家。
名园不放寻芳客,陋巷希闻载酒车。
未忍画瓶修佛供,清樽酌尽试山茶。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未换:保持原样。中庭:庭院。
三尺土:少量土壤。
漫种:随意种植。
造物:大自然。
遗老:年迈的人。
洛人家:洛阳人家(代指高雅的园林风格)。
名园:著名的园林。
寻芳客:寻找美景的游客。
陋巷:简陋的小巷。
画瓶:画有图案的瓶子(常用于插花或供佛)。
修佛供:供养佛像。
清樽:洁净的酒杯。
试山茶:品尝山间采摘的茶。
翻译
庭院依旧未换新土,随意种植大片千叶花。大自然顺应老人的心愿,一枝花儿仿佛洛阳人家。
名园不许闲人赏花,陋巷难得有载酒的车来。
不忍心用画瓶供养佛像,只愿清酒斟满品山茶。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同迟赋千叶牡丹》。诗人通过对庭院中种植的千叶牡丹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与人情的感慨。"未换中庭三尺土,漫种数丛千叶花",写出了诗人对土地的珍视和对牡丹的喜爱,即使在简陋的环境中,也愿意精心种植。"造物不违遗老意,一枝颇似洛人家",赞美了牡丹的形态,仿佛来自洛阳的名贵品种,体现了诗人对牡丹品质的认可。
接下来的诗句"名园不放寻芳客,陋巷希闻载酒车",通过对比名园与陋巷的不同,表达了牡丹虽美,却不愿被世俗打扰,更希望在宁静中独自绽放。"未忍画瓶修佛供,清樽酌尽试山茶",诗人不舍得将这美丽的花朵用于佛像装饰,而是选择用清酒品赏,享受与山茶相伴的雅趣。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牡丹为载体,寓言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高雅生活的情怀,展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和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