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反哺鸟,此恨何时休
出处:《割股卷为永康陈子明德题》
明 · 张天赋
金华陈氏子,孝母谁能俦。
毋忽沾危疾,惶惶为毋忧。
吁天杳无应,割股医母瘳。
投刀血长流,池面红光浮。
一念自真切,焉知为身谋。
谁无父与母,子独能全脩。
我心见子苦,我面见子羞。
我亲昔尝病,无子此念头。
我亲今永逝,寒烟锁荒丘。
空惭守穷庐,悲风绕松楸。
羹墙恍若见,欲觅无踪由。
收泪事明主,矮屋邻清浏。
寸禄弗及养,徒抱瞻云愁。
不如反哺鸟,此恨何时休。
为予发长叹,我心思悠悠。
毋忽沾危疾,惶惶为毋忧。
吁天杳无应,割股医母瘳。
投刀血长流,池面红光浮。
一念自真切,焉知为身谋。
谁无父与母,子独能全脩。
我心见子苦,我面见子羞。
我亲昔尝病,无子此念头。
我亲今永逝,寒烟锁荒丘。
空惭守穷庐,悲风绕松楸。
羹墙恍若见,欲觅无踪由。
收泪事明主,矮屋邻清浏。
寸禄弗及养,徒抱瞻云愁。
不如反哺鸟,此恨何时休。
为予发长叹,我心思悠悠。
鉴赏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孝顺的故事,主人公陈氏子为了救治生病的母亲,不惜割下自己的肉来为母亲治病。这种至诚至深的孝行,令人动容。诗中描绘了陈氏子在面对母亲危急疾病时的惶恐与忧虑,以及他不顾自身,勇于牺牲的行为。这种无私的孝心,不仅感动了上天,也触动了读者的心弦。
诗中提到的“割股”行为,源自古代的一个典故,即《左传》中的“割股疗亲”,用来形容子女对父母的深厚孝心。陈氏子的行为,不仅体现了他对母亲的爱,更展现了人性中最纯粹、最美好的一面。诗中还通过对比,表达了对未能及时尽孝的遗憾和对已逝亲人的怀念,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
最后,诗人以“不如反哺鸟”的比喻,表达了对未能及时报答父母恩情的深深自责和遗憾,同时也寄托了对孝道传承的期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一个具体的故事,深刻地阐述了孝道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