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田一甲,内地十亩馀
出处:《台湾近咏十首呈巡使黄玉圃先生》
清 · 蓝鼎元
台邑最褊小,徵粮视凤诸。
土狭赋独重,民困曷以纾。
台湾田一甲,内地十亩馀。
甲租八九石,亩银一钱输。
将银来比粟,相去竟何如。
纳粟弊多端,斗斛交相瘉。
折色比时价,加倍复何居。
凤诸虽厚敛,什百台版图。
垦多或报少,以羡补不敷。
台土瘠无旷,冲压且偏枯。
安得相均匀,丈轻三邑俱。
徵收同内地,含哺乐只且。
土狭赋独重,民困曷以纾。
台湾田一甲,内地十亩馀。
甲租八九石,亩银一钱输。
将银来比粟,相去竟何如。
纳粟弊多端,斗斛交相瘉。
折色比时价,加倍复何居。
凤诸虽厚敛,什百台版图。
垦多或报少,以羡补不敷。
台土瘠无旷,冲压且偏枯。
安得相均匀,丈轻三邑俱。
徵收同内地,含哺乐只且。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蓝鼎元所作的《台湾近咏十首呈巡使黄玉圃先生》中的第七首,主要反映了当时台湾地区税收繁重,人民生活困苦的问题。诗中提到台湾地小赋税重,每甲田(约内地十亩)的租税高达八九石,而每亩田还要缴纳一钱银。诗人将银与粟比较,指出征收银两的弊端,如斗斛计量不准确导致互相抵消,折算成实物价值又远超实际,加重了农民负担。
诗人批评凤渚(可能指大陆税收政策)虽然征收额度大,但对台湾这样的贫瘠之地来说,实际上并未得到应有的照顾。垦荒上报产量时,有时会因不足而需要补缴,这使得当地土地资源更加紧张。诗人希望税收能更为公平,至少在垦荒税上能减轻一些,让台湾人民的生活有所缓解。
最后,诗人提出希望能将台湾的征税标准调整为与内地一致,让百姓能够稍微宽裕一些,享受一些安宁和富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台湾人民疾苦的关注和对公正税制的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