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泉不问晴和雨,听鸟常同昏与晨
太守祠荒径草深,居士披裘恒带索。
数武方塘接敝庐,相过不用唤篮舆。
登堂把臂忘宾主,楸局桐徽问古书。
未论胜具雅非一,交情不与流莺匹。
懒将笑语媚时人,生成一片崚嶒骨。
素业难凭清吏遗,青缃自是侬家物。
环堵萧然不是贫,布袜方袍野葛巾。
移泉不问晴和雨,听鸟常同昏与晨。
老子生来有洁癖,海南独恨少茶宾。
三日门前无履迹,便遣平头走通刺。
先生蓬巷雀张罗,居士萝轩门是席。
我从挟策望燕阍,君亦移家向石门。
石门确确石径滑,虚庭无瓦草依垣。
匡床祇有残书帙,客来何处话琴尊。
问君扩落胡为尔,吞声嘿嘿不敢言。
自古世途多偪窄,劝君舒眉莫戚戚。
沧海有日碾成尘,深谷须臾变邱垤。
胡为坠地七尺身,不寄四方寄四壁。
我今浮海即为家,君今无家亦似客。
大地何分南北居,我身仍是去留宅。
世情厌故不厌新,贺君且结石门邻。
蜗牛行处头戴屋,人生随寓可安身。
石门石门何嶙峋,门前沙井清粼粼。
愿将一掬清泠水,且浣舍田耳畔尘。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拜访友人王尧韭新居的情景,展现了友情的真挚与生活的质朴。首句“钟鼓楼前吹画角,烟火家家遍城廓”描绘了城市的生活景象,钟鼓楼前的画角声与家家户户的烟火交织,展现出一幅生动的城市生活画卷。接着,“太守祠荒径草深,居士披裘恒带索”则通过对比太守祠的荒凉与居士的简朴生活,突出了人物性格的鲜明对比。
“数武方塘接敝庐,相过不用唤篮舆”描绘了友人新居的环境,方塘与陋室相连,访友无需特殊交通工具,体现了生活中的自然与便捷。接下来的“登堂把臂忘宾主,楸局桐徽问古书”则展示了主人的热情与好学,宾主之间如同老友,共同探讨古书,忘却了身份的界限。
“未论胜具雅非一,交情不与流莺匹。懒将笑语媚时人,生成一片崚嶒骨。”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世俗虚伪的反感,强调了真挚友谊的价值。随后的“素业难凭清吏遗,青缃自是侬家物。环堵萧然不是贫,布袜方袍野葛巾”进一步阐述了生活的简朴与精神的富足,即使物质条件有限,但内心的满足与精神的追求才是真正的财富。
“移泉不问晴和雨,听鸟常同昏与晨。老子生来有洁癖,海南独恨少茶宾。”描述了友人的生活方式,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都能享受自然的乐趣,对生活充满热爱。同时,对远方的海南也表达了遗憾之情,希望有更多的茶友相聚。
“三日门前无履迹,便遣平头走通刺。先生蓬巷雀张罗,居士萝轩门是席。”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展现了友人居住环境的幽静与独特,以及对来访者的热情期待。
“我从挟策望燕阍,君亦移家向石门。石门确确石径滑,虚庭无瓦草依垣。”再次提到石门,通过友人的迁徙,引出对新居环境的描述,石径虽滑,但庭院中却充满了生机。
“匡床祇有残书帙,客来何处话琴尊。”描绘了室内陈设简单,但充满文化气息,客人来访时,可以共话琴棋书画。
“问君扩落胡为尔,吞声嘿嘿不敢言。自古世途多偪窄,劝君舒眉莫戚戚。”表达了对友人生活态度的赞赏,鼓励其保持乐观,面对生活的困难与挑战。
“沧海有日碾成尘,深谷须臾变邱垤。胡为坠地七尺身,不寄四方寄四壁。”通过自然界的变迁,比喻人生的短暂与无常,提醒人们珍惜当下,不必过分忧虑未来。
“我今浮海即为家,君今无家亦似客。大地何分南北居,我身仍是去留宅。”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无论身处何地,内心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园。
“世情厌故不厌新,贺君且结石门邻。蜗牛行处头戴屋,人生随寓可安身。”最后,诗人以蜗牛为例,说明生活中的随遇而安,即使在最平凡的地方也能找到归属感。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新居环境的描绘,以及对友情、生活态度的探讨,展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友情、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追求,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