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楼下种成行,濯濯分来一苇杭
越王楼下种成行,濯濯分来一苇杭。
偃盖可须千岁干,封条已傲九秋霜。
含风便有笙竽韵,带雨偏垂玉露光。
免作爨烟茅屋底,华轩自在拂云长。
偃盖可须千岁干,封条已傲九秋霜。
含风便有笙竽韵,带雨偏垂玉露光。
免作爨烟茅屋底,华轩自在拂云长。
鉴赏
两首诗都是咏物诗,以松树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松树的欣赏和对其命运的感慨。
第一首诗描绘的是越王楼下的竹子,竹子生长整齐,历经风雨仍坚韧挺拔。"偃盖可须千岁干"赞美其高大挺拔,"封条已傲九秋霜"则强调其耐寒的特性。竹子在风中摇曳如音乐,雨后晶莹如玉露,诗人希望它们能远离烟火,生长在华美的环境中。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珍视和期望。
第二首诗则是薛绍彭借左绵山中的松树被忽视,仅用于柴火之用,他对此感到叹息。后来郡守将松树移植到佳处,诗人借此机会表达对郡守的感激,并希望通过诗歌让更多人认识到松树的价值。诗中"沿流而来至此皆活"描述了松树生命力的顽强,"代简师道史君"则暗示了诗人借此诗向友人传达敬意。
两首诗都通过松树这一意象,寄寓了诗人对坚韧品格的赞美和对资源合理利用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