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近迷回宁有是,铺经幸脱岂其然
出处:《寄兰干》
宋 · 洪皓
出彊三载已三迁,跋履脩涂又八千。
山近迷回宁有是,铺经幸脱岂其然。
乐饥饘粥姑安命,养拙茅斋且任缘。
若也故人高义重,暂来江畔唁张骞。
山近迷回宁有是,铺经幸脱岂其然。
乐饥饘粥姑安命,养拙茅斋且任缘。
若也故人高义重,暂来江畔唁张骞。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彊:在外。三载:三年。
已:已经。
三迁:多次升迁。
跋履:跋山涉水。
脩涂:长途。
八千:八千里。
山近迷回:接近山岭迷失方向。
宁有是:怎能有这样的遭遇。
铺经:庆幸。
幸脱:摆脱。
岂其然:难道是必然。
乐饥饘粥:忍受饥饿,喝粥度日。
姑安命:姑且认命。
养拙:修身养性。
茅斋:简陋的茅屋。
且任缘:随缘而活。
故人:老朋友。
高义:深厚的情谊。
江畔:江边。
唁:吊唁。
张骞:这里指代某人。
翻译
在外奔波三年已多次升迁,跋山涉水行程总计八千里。接近山岭让我迷失方向,这样的遭遇怎能预料?庆幸能摆脱困境,这难道是必然?
即使困于饥饿,喝粥度日我也认命,暂且在简陋的茅屋中修身养性随缘而活。
如果老朋友情谊深厚,就请暂时来到江边,为张骞吊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洪皓所作的《寄兰干》,表达了作者在外漂泊多年,历经艰辛,但仍保持乐观与随和的心态。首句"出彊三载已三迁,跋履脩涂又八千"描绘了诗人长期离家在外,职务变迁频繁,行程艰辛,走了八千里的漫长路途。接下来的"山近迷回宁有是,铺经幸脱岂其然",暗示了在艰难困苦中,诗人对前方未知的路途感到迷茫,但庆幸能脱离困境。
"乐饥饘粥姑安命,养拙茅斋且任缘"表达了诗人面对生活的困顿,选择以简单的生活方式和随遇而安的态度来应对,即使在简陋的茅屋中也能修身养性,顺应天命。最后两句"若也故人高义重,暂来江畔唁张骞",诗人假设如果老朋友看重情谊,会暂时前来江边悼念自己,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己境遇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人生旅途的感慨,又有对友情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