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涂壅底如丛棘,此意萧条若缀旒
宋 · 度正
特立谁能为道谋,千钧岂可委庸流。
正涂壅底如丛棘,此意萧条若缀旒。
指掌人归容景慕,传心书在正研求。
恭惟天道何由谬,服力田畴自有秋。
正涂壅底如丛棘,此意萧条若缀旒。
指掌人归容景慕,传心书在正研求。
恭惟天道何由谬,服力田畴自有秋。
注释
立:站立,此处指独立思考。谁能:谁能够。
道谋:道理或策略。
千钧:极重的重量,比喻重任。
委庸流:交付给普通的人。
正涂:正确的道路。
壅底:堵塞底部。
丛棘:密集的荆棘,比喻困难重重。
萧条:冷清,寂寞。
缀旒:古代帝王礼帽上的装饰物,这里形容想法孤独。
指掌:指点,引导。
人归:人们归向。
容景慕:如同日影般被人仰望和向往。
传心书:传达内心的想法的书信或言论。
研求:深入研究。
恭惟:恭敬地思考。
天道:自然法则。
谬:错误。
服力:努力。
田畴:田野,引申为耕作。
自有秋:自会有收获的季节,比喻努力终有回报。
翻译
谁能独立思考出道理,重大的责任怎能交付给平庸之辈。正确的道路被堵塞如同荆棘丛生,我的想法却孤独而冷清,如同垂挂的旒饰。
人们期待着能有人指引,如同日影追随,我则深入研究,寻找真理。
我深信自然法则不会出错,只要努力耕耘,最终必有收获。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度正所作,标题为《正伏承泽深佥判学士贤友以正生朝宠贶佳篇辄次元韵(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道义的坚守和对贤能者的敬仰,同时也寓含了对社会公正与人才选拔的期待。首句“特立谁能为道谋”强调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第二句“千钧岂可委庸流”则批评了将重任交付于平庸之人的不当。接着,“正涂壅底如丛棘”比喻道路受阻,暗示改革的艰难,“此意萧条若缀旒”则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决心。诗人期待人才得到赏识,“指掌人归容景慕”,并鼓励深入研究学问,“传心书在正研求”。最后两句“恭惟天道何由谬,服力田畴自有秋”坚信天道公正,努力耕耘终将收获,寓意着公正的评价体系和辛勤付出必将带来成功。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体现了诗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