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第后归道,乃居玉华宫
出处:《刘先生闲居》
唐 · 储光羲
高第后归道,乃居玉华宫。
逍遥人间世,不异浮丘公。
甘寝何秉羽,出门忽从戎。
方将游昆崙,又欲小崆峒。
进退既在我,归来长安中。
焚香东海君,侍坐西山童。
善行无辙迹,吾亦安能穷。
但见神色闲,中心如虚空。
期之比天老,真德辅帝鸿。
逍遥人间世,不异浮丘公。
甘寝何秉羽,出门忽从戎。
方将游昆崙,又欲小崆峒。
进退既在我,归来长安中。
焚香东海君,侍坐西山童。
善行无辙迹,吾亦安能穷。
但见神色闲,中心如虚空。
期之比天老,真德辅帝鸿。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高第:功成名就。玉华宫:宫殿名。
逍遥:自由自在。
浮丘公:传说中的仙人。
甘寝:安然入睡。
从戎:参军。
昆崙:中国西部的神话山峰。
小崆峒:又一著名山地。
进退:行动和退隐。
长安:古代中国的首都。
东海君:神话中的海神。
西山童:可能指仙童或西山的神灵。
辙迹:痕迹、踪迹。
穷:穷尽、探究到底。
神色闲:神情悠闲。
中心:内心。
天老:传说中的长寿老人。
真德:真实的美德。
帝鸿:古代传说中的神鸟。
翻译
功成名就后回归道路,居住在玉华宫殿中。在这人世间自由自在,与仙人浮丘公无异。
为何能安然入睡,出门却突然参军入伍。
我计划游览昆仑山,又想去小崆峒漫游。
进退皆由我掌控,最终回到长安城中。
向东海神君献上香火,西山童子陪伴左右。
行善无痕无迹,我又怎能穷究到底。
只见神情悠闲,内心空灵如无物。
期待能与天老比肩,以真德辅佐帝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道者归隐后的生活状态和心境。"高第后归道,乃居玉华宫"表明他在完成了某种高度的精神追求后,回到了他的道观——玉华宫。在这里,他感受到了与世俗生活无异的逍遥自在,就像古代仙人浮丘公一样超脱尘世。
接下来的两句"甘寝何秉羽,出门忽从戎"形象地表达了他生活中的自由和随性,有时沉醉于美好的睡眠,有时又突然间骑上马匹赴任,这种对比强烈,显示了道者既享受着精神的解脱,又不失为世俗所用。
"方将游昆崙,又欲小崆峒"表达了一种探索自然之美、追求更高精神境界的愿望。昆崙和崆峒都是神话中的仙境,象征着高远和神秘。
诗人接着说"进退既在我,归来长安中",这是对自己自由选择生活方式的肯定,无论是出行还是返回,都由自己决定,最终会回到人间的世界——长安。
最后两句"焚香东海君,侍坐西山童。善行无辙迹,吾亦安能穷"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状态。诗人在东海的一位尊者那里焚香礼佛,在西山的童子身边侍坐,这是一种精神上的交流和对话。他们都善于行走在无迹的道路上,诗人自问,又怎能穷尽这般高远的境界。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自得其乐的情怀,同时也透露了一种对更高生活目标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