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谢伯牙子,何须钟子期
出处:《夜坐弹琴有感二首呈圣俞 其一》
宋 · 欧阳修
吾爱陶靖节,有琴常自随。
无弦人莫听,此乐有谁知。
君子笃自信,众人喜随时。
其中苟有得,外物竟何为。
寄谢伯牙子,何须钟子期。
无弦人莫听,此乐有谁知。
君子笃自信,众人喜随时。
其中苟有得,外物竟何为。
寄谢伯牙子,何须钟子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夜坐弹琴有感二首呈圣俞(其一)》中的一段,主要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的喜爱和对他超然生活态度的赞赏。首句“吾爱陶靖节”直接表明了诗人对陶渊明(又名陶潜,字靖节)的敬仰,他欣赏陶渊明那种不拘世俗,悠然自得的生活方式。接着,“有琴常自随”描绘了陶渊明即使没有华丽的音乐伴奏,也能从弹琴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乐趣。
“无弦人莫听,此乐有谁知”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独特的心境,只有真正理解他的人才能体会这种无需外在形式的内在快乐。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观,认为真正的快乐源自内心,而非外在的赞誉或物质追求。
“君子笃自信,众人喜随时”则转向对人格品质的赞美,君子坚定自信,不随波逐流,而普通人则容易受到外界影响。最后两句“其中苟有得,外物竟何为”点明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理解,只要内心有所收获,外界的纷扰就显得微不足道。
结尾处,诗人以“寄谢伯牙子,何须钟子期”向古代知音故事中的伯牙和子期致敬,暗示自己并不需要像他们那样寻找知音,而是更看重自我内心的满足和共鸣。整首诗通过陶渊明的典故,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