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龙堂若可憩,吾欲归精修全文

龙堂若可憩,吾欲归精修

唐 · 李白
安石泛溟渤,独啸长风还。
逸韵动海上,高情出人间。
灵异可并迹,澹然与世闲。
我来五松下,置酒穷跻攀。
徵古绝遗老,因名五松山。
五松何清幽,胜境美沃州。
萧飒鸣洞壑,终年风雨秋。
响入百泉去,听如三峡流。
剪竹扫天花,且从傲吏游。
龙堂若可憩,吾欲归精修

翻译

王安石漂泊于大海,独自在长风中啸歌而回。
他的超逸风韵震动了海面,高尚的情操超越了尘世。
他的神奇灵异仿佛可以追踪,淡泊宁静与世无争。
我来到五松山下,设酒宴以尽攀登之乐。
寻找古代隐士,因此此山得名五松山。
五松山何其清静幽深,美景胜过沃洲仙境。
山谷间萧瑟的风吹过洞穴,整年都似秋雨连绵。
声音流入百泉,听起来如同三峡激流一般。
修剪竹林,清扫天空,暂且跟随傲骨之士游历。
如果龙堂能让人休息,我愿在此专心修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自然景物中徜徉的意境和情感。开篇“安石泛溟渤,独啸长风还”即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合一的豪放气魄。诗人借“安石”之喻,表达了自己心灵的平静与坚定,同时“独啸长风还”则是对自由自在精神状态的写照。

接下来的“逸韵动海上,高情出人间”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豪放情怀和超凡脱俗的情感。这里的“逸韵”指的是诗人的情趣与气质,而“高情出人间”则明确表达了诗人不愿受世俗羁绊,追求超越常人的精神境界。

“灵异可并迹,澹然与世闲”则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的崇敬和向往,以及他希望脱离尘世喧嚣,与大自然达到一种精神上的契合。这种“澹然”的心态,是诗人内在修养的一种体现。

随后的“我来五松下,置酒穷蹄攀”则是对诗人实景的描写。他在五松山下的行迹中寻找灵感,同时也表达了他与世隔绝、自得其乐的情怀。“徵古绝遗老,因名五松山”则是在追述历史,强调这片土地的独特性和神秘色彩。

“五松何清幽,胜境美沃州”是对自然景观的赞叹,通过五松山的宁静与秀丽来突出诗人所处之地的非凡。“萧飒鸣洞壑,终年风雨秋”则是对时间流转和季节更迭的一种感慨,同时也强调了自然界的永恒与变幻。

“响入百泉去,听如三峡流”则借助声音的传递来表达诗人对大自然音响美的欣赏,以及他内心世界的丰富和深邃。通过声响的描写,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这片山水之间,感受到那份超凡脱俗的意境。

“剪竹扫天花,且从傲吏游”则是一种行动上的自在,这里的“剪竹扫天花”象征着诗人对自然界中美好事物的选择与享受,而“且从傲吏游”则表达了他愿意追随内心的指引,自由地在大自然中漫游。

最后,“龙堂若可憩,吾欲归精修”显示出诗人对某种精神寄托或理想状态的向往和追求。这里的“龙堂”可能是某种神圣或超凡之所,而“我欲归精修”则表达了诗人内心对于更高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合一的精神追求,以及他那份豪放的情怀和超凡脱俗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