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物昔所务,舍耕还自非
宋 · 张耒
济物昔所务,舍耕还自非。
骎骎老将至,忽忽意多违。
门有王夫子,柴车谢事归。
令人三叹息,羞涩向尘衣。
骎骎老将至,忽忽意多违。
门有王夫子,柴车谢事归。
令人三叹息,羞涩向尘衣。
注释
济物:帮助他人。昔:过去。
舍耕:放弃耕作。
自非:似乎不对。
骎骎:迅速的样子,形容老去。
忽忽:心神不定,匆忙。
违:违背,违逆。
王夫子:尊称有学问的人。
柴车:简陋的车子,指归隐生活。
谢事:辞官,退出世俗事务。
三叹息:多次叹息。
尘衣:尘土覆盖的衣服,比喻世俗生活。
翻译
过去我致力于帮助他人,但现在舍弃耕作似乎是不对的。岁月匆匆,老去的脚步临近,心中常有违逆之感。
家门口有位名叫王夫子的人,他已不再参与俗事,驾车归隐。
让人感慨万千,我羞愧地面对这身尘土衣裳。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过往生活和理想的怀念之情,以及对于现实与理想差距的无奈感受。通过对比"济物昔所务"与"舍耕还自非",诗人反映了年轻时期对改变世界的热忱与实际中放弃农耕生活的不甘心情。"骎骎老将至"和"忽忽意多违"则表达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沧桑感慨,以及理想未能实现的深切悔恨。
"门有王夫子,柴车谢事归"一句,描绘了一位名叫王的人物,可能是一位士人或朋友,以简陋的柴车作为载体,谢绝了世俗的纷争和职务,而选择了隐退。这不仅反映了诗人的羡慕,也表达了对当下社会现实的一种逃避态度。
最后两句"令人三叹息,羞涩向尘衣"则是诗人对于自己不能像王夫子一样坚守初心和理想的自责与感慨。"三叹息"表示深深的遗憾和无奈,而"羞涩向尘衣"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污浊和自我批评,仿佛自己的衣服被世俗的尘埃所玷污。
整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过去与现在,展现了一种深刻的历史感和个人命运的无常,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个人理想和社会责任之间矛盾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