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郎吴中回,此物富有馀
出处:《从孙一昆仲求毗陵笔》
宋 · 赵蕃
宣城死诸葛,管城不中书。
我无操舟长,顾病河流纡。
朝来罢茶瓯,闲诗念追摹。
毛锥不胜任,一战惊摧车。
孙郎吴中回,此物富有馀。
自云得秘法,蠹口绝觊觎。
君今英妙年,赋成似相如。
自宜给笔札,奏技承明庐。
非如寒窗人,章句分锱铢。
多贮竟胡为,何妨稍遗余。
我无操舟长,顾病河流纡。
朝来罢茶瓯,闲诗念追摹。
毛锥不胜任,一战惊摧车。
孙郎吴中回,此物富有馀。
自云得秘法,蠹口绝觊觎。
君今英妙年,赋成似相如。
自宜给笔札,奏技承明庐。
非如寒窗人,章句分锱铢。
多贮竟胡为,何妨稍遗余。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宣城:地名,指宣州。管城:古代对毛笔的别称。
操舟:比喻驾驭文字或才华。
病河流纡:形容因病而不能畅游江河。
茶瓯:茶杯。
毛锥:毛笔的别称。
一战惊摧车:形容文笔犀利,一挥即出惊人之作。
孙郎:指孙策,以其才智著称。
秘法:指独特的写作技巧。
蠹口:虫蛀,比喻干扰或破坏。
赋成似相如:形容文章写得像司马相如那样华丽。
明庐:指朝廷,明亮的宫殿。
寒窗人:贫穷的读书人。
章句:文章的句子。
分锱铢:形容过分计较字句,琐碎。
胡为:为什么这样做。
稍遗余:稍微留下一些赠予他人。
翻译
在宣城,诸葛亮已逝去,管城的笔却未能书写他的事迹。我没有驾驭船只的才能,只因身体疾病,使我无法畅游江河。
早晨不再品茶,闲暇时写下诗篇,试图追忆模仿先贤。
毛笔难以承载我的才情,一挥之间仿佛能摧毁战车。
孙郎孙策从吴中归来,这样的才华绰绰有余。
他自称掌握了神秘的写作技巧,让虫蛀都无法侵扰。
你正值才华横溢的青春年华,文章如同司马相如般华丽。
你应该得到笔墨纸砚,施展才华于朝廷之上。
不同于寒门学子,你的篇章大气磅礴,无需琐碎雕琢。
为何要囤积过多,不妨分享一些,赠予他人岂不更好?
鉴赏
这首宋诗《从孙一昆仲求毗陵笔》是赵蕃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孙氏昆仲才华的赞赏以及对他们书法作品的渴望。首句“宣城死诸葛,管城不中书”以典故起兴,暗指孙氏兄弟的笔如同诸葛亮的智慧,超越了普通的管城笔(毛笔)。接着,诗人自谦没有驾驭文字的能力,感叹自己疾病缠身,无法流畅书写。
“朝来罢茶瓯,闲诗念追摹”描绘了诗人清晨无事,只能通过写诗来寄托对书法艺术的向往。他称赞孙氏的笔法高超,犹如三国时的孙权,拥有丰富的笔墨技巧,且能防止他人觊觎。
“孙郎吴中回,此物富有馀”进一步强调孙氏笔法的独特和丰富,暗示其作品具有非凡的艺术价值。诗人鼓励孙氏在年轻时展示才华,认为他有如司马相如般的文采,应该在朝廷中施展技艺。
最后,诗人感慨寒窗苦读之人虽然也能写出精细的文字,但与孙氏的豪放风格相比,显得过于琐碎。他提出,孙氏应慷慨分享自己的才华,不必吝啬,这体现了诗人对孙氏才华的推崇和对他人的期待。
整首诗语言简洁,寓言巧妙,既赞美了孙氏的书法才能,也表达了诗人对艺术传承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