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风物颇萧条,官劣民疲土俗浇
出处:《十一月初五日出巡至太原县》
明 · 祁顺
太原风物颇萧条,官劣民疲土俗浇。
独有傍城山色好,四时苍翠逼云霄。
独有傍城山色好,四时苍翠逼云霄。
鉴赏
此诗描绘了明朝时期太原地区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地方的风土人情与自然景观。
首句“太原风物颇萧条”,开篇即点明太原的环境特点,以“萧条”二字形象地勾勒出太原地区在作者眼中的景象,暗示了其环境的冷清与荒凉,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接着,“官劣民疲土俗浇”一句,进一步揭示了太原地区的社会状况。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官府的不作为与民众的疲惫生活状态交织在一起,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种现实问题,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这一现象的忧虑和批判。
“独有傍城山色好,四时苍翠逼云霄”则是全诗的转折点,作者由对社会现状的不满转向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这两句诗通过对山色的描绘,展现了太原周边自然景色的独特魅力。山色四季常青,仿佛与天际相连,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形成鲜明的视觉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既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观察与思考,又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审美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