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流阅万里,波势来天半
江流阅万里,波势来天半。
山根鬼工凿,千古石淩乱。
何代锄为田,扶犁满南涧。
杉皮小屋子,四壁垂萝蔓。
朝耕课妻子,夜饮逢亲串。
骨肉聚乡井,亦可忘贫贱。
生死南山坡,安知离别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农村生活画卷,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田家生活的艰辛与朴实,以及人们在自然环境中的坚韧与乐观。
首句“鹰鹜呼长云,鱼龙逼颓岸”以生动的意象开篇,通过“鹰鹜”与“鱼龙”的动态描写,营造出一幅辽阔壮丽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暗示了田家生活的艰难与挑战。接着,“江流阅万里,波势来天半”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读者带入到更广阔的自然景观中,强调了自然力量的宏伟与不可抗拒。
“山根鬼工凿,千古石淩乱”则转向对自然环境的直接描绘,通过“鬼工”一词,赋予了自然景观一种神秘而不可预测的力量感,同时“千古石淛乱”则表现了自然环境的古老与复杂,为后文的田园生活提供了背景。
“何代锄为田,扶犁满南涧”将视角转向人类活动,通过“锄田”与“扶犁”这样的农事活动,展现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同时也暗示了土地对于农民生活的重要性。这里“满南涧”不仅描绘了劳动场景的广泛,也体现了农民对土地的深厚情感。
接下来,“杉皮小屋子,四壁垂萝蔓”描绘了田家的居住环境,通过“杉皮小屋子”与“四壁垂萝蔓”这样的细节,既展现了简朴的生活状态,又透露出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这不仅是对物质条件的描述,更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赞美。
“朝耕课妻子,夜饮逢亲串”则深入到了日常生活的细节之中,通过“朝耕”与“夜饮”这样的日常生活场景,展现了农民的勤劳与家庭生活的温馨。这里“课妻子”与“逢亲串”不仅体现了家庭责任与社会交往,也反映了农民生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最后,“骨肉聚乡井,亦可忘贫贱”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满足,即使面对贫困,也能在亲情与乡情中找到慰藉。“生死南山坡,安知离别幻”则以一种超脱的态度,表达了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生死轮回的淡然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农事活动、居住环境、日常生活等多个层面的描绘,构建了一个充满生命力与人文关怀的农村世界,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与生活的独特理解和价值追求。